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正確認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就要辯證地看待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把握好保護和發展、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等方面關系,做到保護與發展并重,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把握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兩山論”打破了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的二元思維,深刻揭示了發展和保護的本質關系。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護”在前,但“保護”不是不發展,而是要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基礎上,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在當前我國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筑牢黃河流域生態屏障,刻不容緩。沿岸各省區要堅定不移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轉型發展新路徑,深入研究當地資源稟賦、發展定位,打造以綠色和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節水技術和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凸現特色、富有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黃河流域水土流失與黃河水患進行了長期大規模綜合治理,保障了黃河流域生態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九大之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因此,黃河流域各省區要增強一盤棋意識,在重大問題上以全局利益為重,從實際出發,按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思路,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區提出不同的發展策略,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努力繪就“保護黃河富九省”的嶄新畫卷。
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黃河治理、破解難題、清除積弊,不可能一蹴而就,產業更迭、動能轉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到“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領域的謀篇布局,再到“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5%”“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10%”等具體目標,“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生態文明建設擘畫了藍圖。因此,黃河流域各省區要尊重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經濟規律,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更好地讓黃河造福人民。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流域各省區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萬眾一心,接續奮斗,讓黃河成為滋養萬代的幸福河。(作者:馬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