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關于《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信息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互聯網用戶賬號服務平臺向未成年人提供賬號注冊服務的,應當取得其監護人同意,并對未成年人進行基于居民身份證號碼的真實身份信息核驗,對監護人的真實身份信息進行核驗。
保護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不良信息侵擾,構建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是各方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在互聯網中開辟出適合未成年人的疆域,搭建起保護未成年人的立體化網絡是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共同關心的問題。
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工作系統零散,任務艱巨。因其涉及人員眾多,情況千變萬化,對時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該工作是各部門的共同責任,需要各部門加強職責協調,從各自的角度發揮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同時各部門更應該注重職責之間的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按照各個層次級別進行,在完善改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過程中,各部門建立行政縱向管理模式,做到層層落實,環環相扣,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為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學習和成長的網絡生態,各網絡平臺應在“青少年模式”等方面進行更多有效探索。在“青少年模式”下,網絡新技術能夠在時長、社交、消費、內容等層面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限制和引導,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友好、多彩的網絡生態。一方面,推送內容要符合青少年學習的方向,比如相應學齡的學習課程、未成年人安全手冊以及健康指導等,幫助青少年構建安全意識,對其人生觀、價值觀也有指導作用;另一方面,應當防止青少年利用平臺進行打賞、充值等操作。相關部門應從嚴監管,采取諸如下架、停止運營等懲罰措施,進而促使平臺積極改進,構建防范嚴密、沒有紕漏的真正的“青少年模式”。同時,家庭成員應當充分認識到培養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的能力、提升網絡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身體力行、積極指導未成年人合理安排時間,健康使用網絡,監督和矯正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不良習慣,給未成年人打造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不僅關涉到每個個體、家庭,同時也關乎社會的公共利益。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未成年人司法個案保護的公益訴訟機制。通過未成年人網絡公益訴訟案件,以個案訴訟審判的形式推動網絡服務平臺法律責任的認定,推動實現網絡領域不再出現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各方要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者:徐永霖 李源輝,新疆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