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強調,持續懲治國有企業腐敗問題,強化廉潔風險防控。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有效監督,是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實現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近日,重慶市紀委監委就持續深化國企監督進行了專題調研。
國有企業監督工作取得的成效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市委緊緊圍繞中央巡視組反饋“國企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問題,堅持邊整改邊治理,結合形勢任務研究部署市屬國有企業監督執紀執法專項行動,著力強化黨在國企的領導地位,努力營造促進國企改革發展穩定的良好政治生態。
堅持以查辦案件形成強大震懾。強化政治擔當,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重拳查辦市能源集團原黨委書記馮躍、悅來投資集團原黨委書記王福清等“圍啃”國有資產、違規轉借貸、違規招投標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共有91人向市紀委監委和國資系統紀檢監察機構主動交代問題。貫通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項監督”,上下聯動查處了825件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積極協調各方,切實解決國有企業政治建設弱化、虛化問題。一是從制度上確立黨委領導的核心地位,督促國有企業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修訂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明確重大事項黨委會預先研究、黨委成員在董事會和經理會充分發言、董事會和經理會向黨委報告決策情況等事項內容。協同派駐機構、國有企業紀委對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會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改變了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會講經濟多講學習少、搞表揚表彰多搞批評與自我批評少的現象。二是圍繞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政治監督。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印發關于新時代紀檢監察機關強化政治監督的相關意見,明確國有企業政治監督重點內容,對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情況開展專項監督,壓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黨的十九大以來,共查處國有企業人員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52人次。
堅持抓早抓小、抓長抓常。市紀委監委堅守監督第一職責,加強國有企業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深入排查廉潔風險,盯住突出問題,警惕苗頭隱患。一是企業領導主體責任意識逐步增強。協助市委推動深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形成國有企業黨委主抓、紀委協助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國有企業紀委向同級黨委通報情況、交換意見、定期研究重大問題等制度,督促上級企業將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有效傳導至下屬企業,企業領導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政治擔當不斷增強。黨的十九大以來,共對落實管黨治黨責任不力、違規經營投資造成重大損失的47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嚴肅追責問責。二是對國有企業政治生態精準畫像。對180余名市管企業領導人員建立廉政檔案活頁夾,動態跟蹤管理、動態精準畫像、動態排查風險。對相關企業開展了專項巡視、專項督查,針對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提醒并督促改正,為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三是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厲整治國有企業“四風”隱形變異問題,督促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完善國有企業商務接待辦法,進一步規范差旅、接待等標準,嚴肅查處國有企業人員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57人次。
構建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圍繞國有企業重點領域和腐敗問題多發環節組織專題調研,找出病灶癥結,以審查調查實踐形成制度化成果促進規范治理,市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機構、企業紀委共發出紀檢監察建議37份。如,以國企混改、領導干部插手干預工程招標、“三重一大”制度執行為專題,梳理分析國企混改面臨的隱患和制度執行走樣的癥結,督促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市國資委黨委、市財政局黨組完善全面推進“三重一大”決策事項備案制度,紀檢監察機關對此定期開展專項監督,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決策情況的有效監督。對中央巡視組反饋的違規投資、違規轉借貸、“圍啃”國有資產等重點問題,以及審查調查發現違規招投標、違規攬儲謀利等突出問題,及時部署開展專項整治,整改問題195個,對362人進行追責處理,挽回損失18.5億元。打好“以案四說”“以案四改”組合拳,針對查處的腐敗案例,分專題制作警示教育片,在國有企業開展2625場警示教育,督促相關企業修訂完善制度712項。
國有企業反腐敗工作的復雜性長期性
當前,國有企業監督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但同時也要通過查處案例,清醒認識國有企業反腐敗工作的復雜性和長期性。
反腐敗任務依然嚴峻。一是國有企業作風問題仍然相對突出。公款吃喝、超標準接待、違規報銷差旅費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時有發生。二是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等領域招投標的信訪量仍在高位運行。從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干預招投標、招標管理人員違規操作、代理機構圍標串標等擾亂市場問題仍然存在。工程、建筑企業以收取管理費的方式,向私營企業出借資質、以其名義參與招投標甚至圍標的問題仍然存在。三是金融領域腐敗案件易發高發。違規借貸、違規擔保、利用金融衍生品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違紀違法行為仍然存在,損害了國有企業效益和公平市場環境。
涉罪問題線索辦理震懾效果需要加強。2019年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辦了國有企業違紀違法人員814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137人。當前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渝中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渝北區等幾個主城區,涉罪問題線索按照屬地原則分辦到上述區紀委監委辦理,由于任務繁重,線索辦理力度和形勢需要還有一定差距。有的案件辦理時間較長,震懾作用存在延遲效應;有的對追究違紀違法行為的擴展與深化還不夠,震懾作用不夠明顯。
國企混改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風險較高。從掌握的情況看,國企混改工作還存在一些風險隱患。有的可行性論證不夠充分,混改方案不夠嚴謹;有的資產評估不夠合理,低價折股或出售國有資產;個別國有企業干部利用混改之機進行利益輸送,嚴重干擾改革發展和市場環境。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監督治理效能
加強國有企業監督工作,要結合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以抓好巡視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將“兩個責任”貫通融合作為深化國有企業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推動國有企業將深化改革發展舉措與監督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
持續深化國有企業監督執紀執法專項行動。堅決扛起巡視整改政治責任,切實把巡視反饋意見中涉及國有企業、金融領域的問題整改抓實抓好,持續深化國有企業監督執紀執法專項行動。一是持續開展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專項整治。提高對問題線索的處置質效,對涉及領導人員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直查直辦,加大對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二是持續開展國有企業利益輸送問題專項整治。聚焦國有企業工程招投標、物資采購、企業收購、產權交易等關鍵環節,深挖細查貪污侵占、權錢交易以及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等腐敗問題。三是緊盯金融領域腐敗問題加強專項治理。加大對金融企業、類金融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利用借貸、資產處置、投融資擔保、市值管理、內幕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大搞利益輸送或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行為。
發揮監督工作體系化制度化治理效能。一是優化問題線索處置機制。推動紀委監委、派駐機構和企業紀委的貫通聯動,對移交國有企業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主動作為、跟蹤指導,形成整體合力,督促承辦單位加大辦理力度,有效化解存量,增強震懾效果。二是督促國有企業黨委完善管理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健全完善監督定期會商、專項工作配合、聯合檢查督查、聯動處置線索和監督成果運用等工作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搭建線上監督平臺,加強監督工作橫向協同。三是加大國有企業混改監督力度。規范國有企業混改流程,建立國有企業利益沖突防范機制,明確企業資產評估結論要向同級紀檢監察機構備案,紀檢監察機關要適時針對具體問題開展專項監督。
發揮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監督作用。一是加強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的領導和指導,督促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有效部署并強化二、三級企業的監督工作,明確骨干子企業及大型二級企業配備專職紀委書記、設置專責紀檢監察部門。二是持續深化業務培訓。加大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分層次分類別全覆蓋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提升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專業化能力。三是強化履職能力。堅持政治建隊伍、紀律管隊伍,加大嚴管嚴治、自我凈化力度,嚴肅查處國有企業紀檢監察人員違紀違法問題,嚴防“燈下黑”。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完善考核評價,細化考核目標,督促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監督職責,準確把握政治與業務的關系,以發現問題、防范風險為著力點,經常開展黨紀法規教育、談話提醒、約談函詢,受理處置干部群眾檢舉舉報,以考核的科學性提升監督的有效性。
(重慶市紀委監委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