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設施和產業,被賦予國民經濟“先行官”的重要使命,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
中國交通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交通智能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據統計,截至2020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近52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1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約3.7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約4.6億。促進現代交通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能交通,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是大勢所趨。
中國已具備構建智能交通體系的良好基礎。從現有規模看,龐大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機動車保有量和駕駛人數,意味著可運營資產豐厚;從政策前景看,《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推動中國交通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文件,特別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發布,為國家大交通戰略做了頂層設計和遠景規劃,描繪了中國未來15—30年交通建設的目標和路徑。構建智能交通體系,中國前景可期。
智能、平安、綠色、共享交通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交通擁堵基本緩解,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成,交通關鍵裝備先進安全;基本實現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0年的建設目標和愿景宏偉遠大、振奮人心,同時也頗具挑戰性。國內外智能交通的發展歷程表明,交通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國家戰略、政策激勵、技術突破、市場需求、產業聯動等,缺一不可。
過去幾十年,包括中國在內,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其中以美、歐、日腳步最快,因為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達、技術先進,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成熟。
美國很早就提出了智能交通的構想。1989年,美國聯邦交通部提出利用高科技改善道路交通的概念即“智能車輛道路系統”,后改稱為“智能交通系統”。近年來,美國智能交通發展重點轉向了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構建車聯網應用框架以及發展綠色智能交通。為引導和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美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戰略規劃,以及加快自動駕駛測試和應用的措施。2020年第一季度,《確保美國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領導地位:自動駕駛汽車4.0》《智能交通系統(ITS)戰略規劃2020—2025》相繼發布。后者提出了六大規劃領域即新興和使能技術、網絡安全、數據訪問和交換、自動駕駛、完整出行(CompleteTrip-ITS4US)、加速ITS部署,意圖打造一套系統化、完整的出行服務體系。此外,為了給自動駕駛發展保駕護航,美國在自動駕駛立法上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已有30多個州頒布了相關法律和行政命令。
歐盟成員國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異,發展智能交通依賴各國協調合作。1996年7月,歐盟通過了《跨歐交通網絡(TEN-T)開發指南》(Trans-EuropeanTransportNetworks),明確了智能交通具備有效提高道路交通效率、改善安全狀況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作用。
近些年,歐盟積極引入新技術和方案,賦予其智能交通系統新的內涵和外延。比如,通過發布各種“路線圖”等方式,加速智能交通與智能網聯汽車的協同。2019年3月,歐洲道路交通研究咨詢委員會發布了《網聯式自動駕駛路線圖》(ConnectedAutomatedDrivingRoadmap),強調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突出智能化與網聯化的協同。歐盟重點聚焦在L4級自動駕駛上,規劃到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運營。歐盟還針對乘用車、貨車、城市出行服務車輛3個細分領域,分別制定了具體路線圖,引導行業發展。
早在1994年,日本政府的五大部門就聯合成立了道路、交通、車輛智能化推進協會(Vehicle、RoadandTrafficIntelligenceSociety,簡稱VERTIS),目標是到2024年,將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減少50%,基本消除交通擁堵,減少汽車燃料消耗及尾氣排放等。經過多年發展,日本在智能交通領域收效顯著。2009年,日本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4979,2020年為2839人,創新低。
為進一步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以及解決少子化、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駕駛員不足、高齡者出行不便等社會問題,日本政府著力發展自動駕駛技術。與此同時,日本非常注重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智能社會的協同,并在面向自動駕駛的道路環境改造、技術研發升級以及社會試點試驗等方面,出臺了相應支持政策。2019年5月,日本政府發布了《道路運輸車輛法》修正案,追加了有關自動駕駛車載裝置的安全標準。2020年2月的內閣會議對《道路運輸車輛法》作出了與自動駕駛路面環境改造相關的修訂。
根據日本政府規劃,2025年是自動駕駛應用的關鍵節點。屆時,私家車、卡車運輸要實現高速公路L4級自動駕駛。在大眾出行層面,日本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MaaS(出行即服務)為代表的出行新服務,鼓勵減少使用私家車。
綜上所述,美、歐、日等,都在探索智能交通之路。雖各自制定了不同的戰略及路線圖,但最終都是為實現安全、高效、綠色出行。
中國智能交通走過了非凡的歷程。從1995年起步到2001年技術開發與小型示范,再到2006年以后,特別是以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集成應用示范,到最近幾年組織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技術開發,科技創新推動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實現了從全面跟蹤向跟跑、并跑并存的歷史性轉變,智慧高速、城市公交智能化、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和移動支付廣泛覆蓋、MaaS一體化出行以及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紛紛涌現。過去,世界智能交通發展熱點區域是美國、日本、歐洲;現在,國際上普遍認為中國是第四個熱點地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
當下,中國智能交通產業正在進入快速增長期。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家針對新一代智能交通體系的建設,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中國在自動駕駛、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軟硬件技術層面有了較深厚的積累,有些層面甚至已走在世界前列。可以樂觀地預期,這些將提供新的更強大的動力,推動中國智能交通發展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統……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應用。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于一體的智慧出行平臺。
除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規對智能交通發展提供支持外,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智能駕駛、新一代通信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創新,也為智能交通帶來了發展新機遇。
展望未來,智能交通可以為我們帶來以下重大變革:一是減少交通事故,讓出行更安全。目前,9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隨著自動駕駛、5G、車路協同等技術進一步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必將大幅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二是應對城鎮化挑戰,緩解交通擁堵。無論是更先進的智能信控技術,還是智慧停車、智慧高速等解決方案,以及MaaS出行即服務模式、智能交通運營商模式,都將有效緩解交通擁堵。三是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比如,通過智能信控、車路協同等創新的方式,提高通行效率,減少擁堵,進而減少碳排放;再比如,通過推廣新能源、智能化、數字化的交通裝備,促進交通出行模式向MaaS模式轉型,鼓勵綠色出行,讓交通更環保、出行更低碳。
2013年,當百度決定投資自動駕駛技術時,我們認為它是人工智能頂級工程,將徹底變革人類的出行乃至生活方式。得益于長周期的技術研發投入和運營積累,百度實現了5G、AI芯片、數字城市運營等技術的突破,不僅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智能交通領域的領先地位,而且在自動駕駛領域進入全球技術領導者陣營。
作為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百度Apollo代表中國最強自動駕駛實力,被知名研究公司NavigantResearch列為全球四大自動駕駛領域領導者之一。百度無人車的5G“云代駕”已經在北京市亦莊、廣州市黃埔區、河北省滄州市等地展開應用。2021年8月18日,百度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昆侖AI芯片——昆侖芯2實現量產,在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多個場景大顯身手。8月26日,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正式落地北京市通州區,面向公眾提供自動駕駛出行運營服務。在信控領域,我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時分析道路交通流量,自動調整紅綠燈間隔,縮短車輛等待時間,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讓人們更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是我創立百度的初心。20年來,我們竭誠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搜索服務,同時奮力將百度逐漸打造成為一家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全球領先的AI公司。智能交通時代的拐點已經到來,人類正迎來出行方式的偉大變革。前景輝煌燦爛,百度使命在肩。我感到非常慶幸和自豪的是,百度有“先行先試”“敢為天下先”的國家政策環境支持,中國有領先的科技人才紅利優勢和無比豐富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百度有信心、有能力挺進到世界智能交通科技和產業發展最前沿,為探索形成智能交通“中國方案”,建設交通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本版攜手科學出版社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