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對人類文明的推動

【摘要】人類文明不斷進行著形態上的歷史性演進。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對人類文明發展和形態演進產生著積極、重大和深遠影響。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既是社會主義文明的最初根源,也是當前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影響因素,更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產生和發展的動力。自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形成以來,人類文明發展及其形態演進就與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關鍵詞】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 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是指從集體主義認知出發,具有基礎性、廣泛性、本質性特點,關于共同生產、成果共享、團結友愛、和諧生活,以及包含公有、互助、合作、共富、普惠、包容、公平等主張的社會主義價值選擇。

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分為不同種類和層次,通常包括社會主義一般價值追求、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最高價值追求。社會主義一般價值追求是指那些關于社會主義各種具體問題的價值判斷和選擇,這類價值追求特點是大量存在,關注點經常發生變化;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能夠規定自身內涵和外延、本質和特征,具有共識性的價值選擇(如“禁欲”“平均”等只是個別社會主義者的主張,不是社會主義普遍的價值共識,所以不在基本價值追求范疇),體現著人類價值追求的特殊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是指在特定價值體系中代表人類文明共同追求的價值選擇,體現人類價值追求的普遍性;社會主義最高價值追求是指社會主義終極價值目標和選擇,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社會主義的一般價值追求、核心價值追求以及最高價值追求都是由基本價值追求決定和派生出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能夠規定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并體現價值追求的特殊性,如公有制、按勞分配、共同富裕等,是“社會主義之所以為社會主義”的決定性因素。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肇始于空想社會主義,莫爾、康帕內拉、圣西門、傅立葉等一大批空想社會主義者,通過文學作品或者理論著作或者“思想實驗”,以各種“理想設計”形式凝聚成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偉大發現和系統闡述,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大廈奠定了兩大基石,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價值開始深入人心,從此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整體狀態和發展進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基礎上,逐步出現社會主義系統性理論、社會主義運動、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事業以及社會主義文明等。

從歷史的視角看,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對人類文明發展和形態演進業已產生并繼續產生著積極、重大、深遠的影響。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催生出社會主義文明

人類文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最初是由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相對‘野蠻狀態’提出的”①。文明與不文明是價值判斷上好與壞的一對范疇,關于文明的定義和階段劃分有多種觀點。至于人類文明階段如何劃分,人們通常既有從生產方式性質劃分的,包括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等,也有從社會關系種類劃分的,包括封建時代、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主義時代等。就一般意義而言,當代人類文明的共性體現為“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生改善”,而當代人類文明的個性取決于“各國文化和社會制度的差異”。

有一種文明叫社會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是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以及生態文明等相統一的系統性結構和現實狀態,社會主義文明橫空出世根本在于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具有極大的“歷史進步性”。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作為決定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基礎,其歷史進步性非常明顯:一方面,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堅決反對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壓迫、奴役、凌弱、排他等各種非人道的社會現象,主張人類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人應相互幫助和團結友愛、共同進行勞動并公平分享生產成果、人們的各項政治權利一律平等,這就使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站在了人類“道義”的制高點上,彰顯了人類文明要求;另一方面,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代表了人類歷史發展方向,所以從符合歷史發展客觀規律這一點上看,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具有社會先進性,其文明程度必然超越以往各個階段。在歷史上,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最初是以批判資本主義各種不合理現象“起家”,批判本身意味著“除舊布新”,意味著用先進和文明代替落后和不文明。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的現實存在閃耀著“人類文明之光”。雖然“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是資本主義制度具有“歷史局限性”。以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為例,盡管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率先啟動了工業化的進程,使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但是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資本自身的制約性和有限性也日益凸現出來,文明頹勢越來越明顯;再以法國為例,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開啟這塊歐洲大陸文明發展的新征程,但是法國在進入當代資本主義階段后也呈現文明衰落態勢。人類發展留給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正如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言:“從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學得的知識可能是進步的最有效的工具。”②今天,相對于資本主義而言,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已經愈加明顯,由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所形成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不斷閃耀著人類文明進步的光芒。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豐富了姹紫嫣紅的人類文明“百花園”。文明作為人類在認識自然和改造社會長期過程中形成的智慧結晶,是人類進步的狀態和過程。首先,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直接隸屬于一種精神文明或者文化,精神或文化是決定人類文明存在和變化的內在屬性,推動人類文明向更新形態和更高階段發展。恩格斯曾說過:“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③其次,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增加了人類思維和行為的多樣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多樣性,就沒有人類文明。多樣性是客觀現實,將長期存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作為思想多樣性的一種體現,豐富了姹紫嫣紅的人類文明“百花園”。最后,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有利于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鑒,有利于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動力,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基礎上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是文明前行“春天的腳步”,更是人類進步事業“黎明的曙光”。

當然,至今仍有人不認同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對人類文明有重大影響:有人把社會主義諷喻為“烏托邦”,即不切實際的主觀幻想;也有人將社會主義道路視為歷史發展的“死胡同”,是自掘墳墓的“奴役之路”;還有人認為由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演變而成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對自由、民主、人權的扼殺,在21世紀之前就必然會“歷史終結”等。然而,所有這些觀點,不管論證有多么嚴密、邏輯似乎多么合理、分析顯得多么理性、依據看似多么充分,但是事實才是最權威最可靠最無情的“裁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不僅沒有證明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阻礙和帶偏人類文明發展,相反給人類文明存在和發展帶來了空前的巨大影響。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影響了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

中國有句老話叫“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同樣,作為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系統性的社會主義思想和廣泛性的社會主義實踐,猶如照亮黑暗世界的一盞明燈,為人類文明指引了前行的正確道路。

高揚了集體主義的思想旗幟。如果追溯不同理論源頭,我們可以找到個人主義(或者自由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兩大源頭。一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及其理論,一般都奉行個人主義(或自由主義)的思想旗幟,而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秉持著集體主義精神,將集體主義作為根本的思想基礎。個人主義一般表現為個人自由、各自為戰、個體奮斗、突出個性等“私我”和“自由”理念。而集體主義通常主張從大局出發,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人自由從屬集體自由。從個人主義盛行到集體主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不僅增加了文明的多樣性,最根本的在于挑戰了自資產階級產生以來就沿襲的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探索了由“個體文明”向“集體文明”發展的新路徑,從思想文化方面助推并加快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

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歷史上新興資產階級同封建主義進行了兩次較大的思想斗爭:一次是始于14世紀以人文主義為中心內容的文藝復興運動,宣揚人類理性、個性解放,反對宗教神性、禁欲束縛、等級桎梏;另一次是17世紀-18世紀以自然法學說與社會契約論為思想基礎的啟蒙運動,使自由、民主、平等、人權、博愛等思想逐步成為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思想武器作用,具有歷史進步意義,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思想成果,同時作為資產階級政治統治和思想控制的工具,也包含抽象人性論、價值絕對化和階級欺騙性等特點。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關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明確概括,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概括出來,盡管在自由、民主、平等等方面用詞與資本主義相同,但是概念內涵卻差別極大,尤其在真實性、實踐性、群眾性等方面有天壤之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的明確,不僅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揮了引領作用,確保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方向,而且對于人類文明發展也起到了理解、認同、引導等作用,從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助推并加快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

激發了人類自由的創造性思維。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形成以后,尤其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資本主義同社會主義的競爭從未停止過。盡管如此,資本主義在同社會主義競爭中,也在不斷地進行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使資本主義制度獲得生命延續,由傳統資本主義邁向現代資本主義,推動了其文明的進步。時至今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競爭還在激烈進行,這種競爭將長期存在。而任何關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與錯、好與壞都有助于人們回顧與展望、總結與比較、批判與反思,具有激發人類創造性思維的作用,從思維方式方面助推并加快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

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根本在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在理論上更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通過不斷深化改革科學地運用政府與市場“兩只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以中國的實踐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中國由一個貧窮落后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僅依靠自身力量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30%左右,商品進出口貿易額在世界上排位一直靠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中國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和加大開放力度等,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并對世界生產力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促進了社會治理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治理不可能離開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離開了就會偏離方向甚至誤入歧途。中國的社會治理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致力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中國的社會治理著眼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并且把發展、穩定、協調、可持續等作為重要治理目標;中國的社會治理還將現代化作為有效路徑,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重要的治理任務,在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等方面進行探索,讓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相繼提出“三位一體”“四位一體”“五位一體”,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助推并加快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發揮了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引領作用

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質上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性、創造性和進步性的表達。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不僅催生了社會主義文明,也發揮了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引領作用。

第一,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文明屬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原則,是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基礎上形成的。進一步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根據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確定的,體現了社會主義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價值觀。正是因為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沒有“變質”。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前提下,充分吸納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基礎上的一項嶄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既豐富了人類對文明發展規律性的認識,也拓寬了人類文明邁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更為促進世界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第二,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方位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主要在以下方面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發展的正確方向:

首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明方向。以人民為中心是人類文明的“道義制高點”??茖W社會主義最初立足為“無產階級”“廣大勞動人民”“絕大多數人”利益而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這一理念引領下,將對象具體化和當代化為“民生”“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等新理念。但是無論概念如何變化,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價值追求始終沒有變,馬克思主義鮮明的階級立場和革命性沒有變,關心人類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原則沒有變。人類文明新形態,依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著眼于物質、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主要方面,不斷拓展“需要”的內容,提升“滿足”的程度,增加人民“滿意”的質量,努力實現富裕“平衡”的水平,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共同發展,它超越了資本主義文明服務于少數人利益的狹隘性,充分體現了人類文明的價值關懷。“七一”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領導中國人民成功鑄就了推動中華文明發展進步的宏圖偉業。

其次,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文明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當代中國走向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事實證明,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不僅適合中國歷史文化和發展實際,而且徹底改變中國社會、中國人民的面貌,帶領中國各族人民走這條道路的中國共產黨,交上了一份令世界矚目、人民滿意的答卷。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仡櫄v史我們感慨頗深,1991年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并要求蘇共自行解散。同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被迫辭去蘇聯總統職務,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降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不復存在。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失???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最重要的教訓是: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放棄了無產階級專政,放棄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放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結果使得已經相當嚴重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釀成了制度劇變、國家解體的歷史悲劇。從蘇聯社會主義的失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兩方面的分析看,選擇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至關重要。與制度鞏固和發展具有同樣意義的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集體智慧和共同實踐的結晶,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個重要體現,為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文明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全新選擇。

最后,堅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文明觀出發。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引領下,中國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以及“一帶一路”建設與合作等方面,都是立足于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大局,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人類情懷??梢哉f,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中國的聰明才智和可供選擇的中國方案,它重新塑造了人類合作文明的嶄新范式、重新定義了人類交往的思維存在、重新尋求了世界文明賡續的正確路徑。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評價說:“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④。

第三,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性超越。“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思想和實踐中從來都沿著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指引的道路前行,同時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對傳統文明觀的超越,以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理念為例:其一,超越了“文明沖突”的價值取向,摒棄了落后和錯誤的“普世價值論”,確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秉持文明交流、文明互鑒等新理念,為人類文明共識找到了新的支撐點;其二,超越了“中心依附論”和“霸權穩定論”的價值取向,摒棄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等落后理念,確立了多極化和多邊主義的共商共建共享等新治理觀,為人類文明發展創造了思想條件;其三,超越了“資本邏輯”的價值取向,摒棄落后的零和博弈、強者為王、單打獨斗等思維,確立開放包容、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等新的國家交往觀,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其四,超越了“強權政治”邏輯的價值取向,摒棄了與時代進步相悖的“某國優先”“從實力地位出發”,以個別國家法替代國際法搞“長臂管轄”等錯誤觀念和行為,深化了對“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認識,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正是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追求引領下產生的種種超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文明才稱其為人類文明新形態。

(作者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秀麗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本文系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研究”(項目編號:TJKS20-002)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美]塞繆爾·亨廷頓著、周琪等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年,第19頁。

②[美]莫蒂默·艾德勒、[美]查爾斯·范德倫編:《西方思想寶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66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3-154頁。

④何毅亭:《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學習時報》,2020年11月25日。

責編/謝帥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社會主義基本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