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黨和國家賦予國企的光榮使命、企業發展的永恒追求、打造長青基業的時代要求、造福社會和員工價值的共同理想。國企要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以壯大企業規模、提升經營效率、提升創新能力、擴大品牌影響、增強國際能力等為重點,努力打造更大的企業規模、更高的管理效率、更強的創新能力、更靚的品牌形象、更廣的世界舞臺,推進國企高質量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積極力量,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壯大企業規模
國企規模化發展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基本前提,體現了企業的總體競爭能力。國企要緊緊圍繞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市場為重要依托,重點做大國內市場、做優國際市場和做強行業市場,以旺盛的市場需求為牽引,巨大的市場占有率為基礎,推動國企規模化發展。
一是積極做大國內市場。國企要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石油、石化、電網、通信、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等主責主業,準確把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深耕國內存量市場,既講經濟效益又講社會效益,突出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提供優質高效的產品和服務,善于利用國際資源,依托中國規模市場優勢和快速發展優勢,不斷壯大規模,實現與國家發展同向同步。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契機,加快轉型升級,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順應未來發展方向。
二是努力做優國際市場。國企要以積極搶抓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機遇,以增強經濟活力、放大資本功能、實現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既要牢牢把握國內市場的重要戰略基點,又要敢于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培育新的增長點,充分挖掘巨大的國際市場潛力,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壯大自身發展規模。努力保障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主動承擔重點專項、重大項目等,善于利用國際市場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資金優勢等,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產業協同力,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高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地位,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安全效益的有機統一。
三是深入做強行業市場。國企要聚焦主責主業和自身發展定位,將主責作為長遠發展的根本,將主業作為壯大發展的基石,積極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同類產品和同類服務等,貫穿世界級先進產品的標準和世界級優質服務的理念,不斷優化產品發展,努力改進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能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主動與世界一流企業開展產品競爭和服務競爭,在優勝劣汰和有序進退中壯大規模,敢于通過與強者競爭提升自身能力。以市場資源配置為基礎,面向未來制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戰略,進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逐步逼近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
對標世界一流管理努力提升經營效率
國企經營效率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根本要求,體現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國企要面對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以文化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為核心,不斷自我完善、不斷自我超越,努力保持和爭取世界一流企業地位。
一是優秀的文化管理。國企要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開展高度匹配的企業文化管理,突出文化的導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和規范作用等,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導全體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善于傾聽不同聲音,充分尊重員工利益,滿足員工合理需求,發揮員工的最佳才智,用強大內在號召力統一員工的理想信念,引導大家圍繞一個目標共同奮斗,朝一個方向共同前進。充分發揮全體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采取措施激發大家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吸引各方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推動生產經營發展。不斷增強全體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實際行動自覺地維護企業聲譽,激勵大家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更加自覺的行動、更加有為的成效投身企業發展。以共同的價值觀、共守的道德規范、共成的約定俗成等,引導大家共同遵守行為約束,保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善于打造學習型文化,圍繞企業發展戰略,推動知識更新,提升員工創新能力,不斷挖掘員工潛能,推動學習型文化能持續發展。
二是順暢的流程管理。國企要打破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思維習慣,養成系統思維和全局思維的習慣,站在現代企業的全局高度,根據業務現狀建立經營性和輔助性流程相統一的流程管理體系,開展流程概要設計和流程詳細設計,強化流程協調運行和有效控制,推進流程變革和流程優化工作,開展流程集成測試,縮短流程周期,降低運行成本,改善工作質量,促進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和團隊合作協調,推動職能統一集中、職能合并和職能轉換,依靠流程提升管理效率,達到決策部署執行有力,運行高效協調,人員崗位職責清晰明了,管理程序標準規范,提升管理總體效率。加大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進一步為業務賦能,推動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打造高效管理新引擎,加快形成發展新優勢。
三是完善的制度管理。國企要以市場競爭為導向,完善制度設計,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授權邊界,確立現代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通過清單、章程等責任邊界。建立董事會多元決策機制,結合實際建立董事會,優化董事會組成結構,賦予董事會實權,完善做實董事會專業委員會,強化專職董事職業化,放眼全國甚至全球選擇董事。完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建立權責法定、權責透明、權責統一、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從運行微觀層面、治理關鍵環節等設計權力分配和制衡機制,持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效益指標全面提升。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大幅提升創新能力
國企科技創新能力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第一動力,體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國企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主動引領科技發展趨勢,以市場需求為驅動,建設完善開放創新體系,聚焦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提高研發投入和研發效率,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要素的功能,獲得市場價值。
一是搶占科技制高點。國企要牢固樹立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和贏得國際競爭話語權的理念,以創新驅動壯大新動能、打造新優勢,搶占科技領跑地位,推動自立自強。要大力加強技術開發和應用研究,突出做好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著力突破和掌握包括基礎性技術、殺手锏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關鍵技術,從根本上解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著力強化自主創新研發等,超前部署、重點突破一些顛覆性技術,扭轉和平衡被“卡”的不利局面,實現領先一招。加強協同創新,努力提高聯合研發能力和水平,發揮需求牽引作用和技術集成優勢,加大對應用技術研究力度,跟蹤和參與國家的科技和產業領域的重大攻關項目,努力成為國家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的主體。從專利、技術標準等角度,開展戰略或關鍵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究,實施對外專利許可或專利權轉讓,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
二是建設創新人才高地。國企要聚焦發展需求,開展彈性引才,以更加靈活的用人機制更好地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探索科研人員在原本歸屬機構和新型研發機構之間自由流動,身份無縫轉換,開展雙重聘用、聯合聘用、階段性任職、學術休假(反向休假)等多元途徑人才管理。賦予新型研發機構更大的用人自主權,圍繞自身發展需求,從海外、企業、高校引進具有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實踐等多元背景人才,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打破唯頭銜論,杜絕科研人員頻繁“走穴”現象,消除科研浮躁氣氛,讓研究回歸學術本質。建立更加彈性靈活的引才用人制度,完善人事及薪酬管理制度,以激發科研人員創造力為目標,最大限度保障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著力完善創新機制,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攻關任務的科技人員采取市場化、更加靈活的薪酬制度,完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三是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國企要充分借助政府、科研機構和社會中介等各方面積極作用,充分調動產學研各方面的創新活力,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吸引有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不同形式進入企業,成為企業的研發機構。推動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立專業研發機構,或通過聯營、投資、參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實現與院校的聯合,扶持產學研合作項目,促進其成果轉化。與國際跨國公司共建技術中心,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和交流。重點開展研發投入、自主知識產權、研發預算機制、科技人員培養使用和創新成效等評價,系統科學地設計評價指標、統計口徑、評價程序、評價方法等,實行動態管理。構筑全球化創新體系,培育創新型國有企業,通過與技術互補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服務企業的開放式創新合作,共同形成涵蓋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產品開發和商業推廣的全球創新生態體系,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堅持客戶至上原則持續擴大品牌影響
國企品牌影響力是建設國際一流企業的持續優勢,體現了企業的客戶管理能力。國企要把品牌建設作為靈魂,視質量為生命,以喚起客戶重復消費和忠誠客戶為原始動力,持續打造世界級品牌和世界級影響力,樹立社會形象。
一是堅定的品牌戰略。國企要充分研究市場環境、目標客戶群與競爭者,提煉高度差異化、清晰明確、易感知、有包容性和能觸動感染客戶內心世界的品牌核心價值,建立以核心價值為中心的品牌識別系統。根據自身財力、規模和發展階段、產品特點、客戶心理、競爭格局與品牌推廣能力等實際情況,按成本低又有利于獲得較好的銷售業績、利潤與實現培育強勢大品牌的戰略目標,優選出科學高效的品牌化戰略模式。預埋品牌延伸管線,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品牌延伸擴張,有效回避品牌延伸風險,增強核心產品的附加值,與時俱進塑造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美譽度,積累放大品牌效應。
二是嚴格的質量管理。國企要以百年精品意識為方向,強基固本持續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以客戶為中心,及時了解客戶期望和潛在客戶需求,將客戶滿意度作為行動準則。根據發展實際,明確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等,積極協調資源,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環境。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資格評定,科學劃分技能等級,明確權限和職責,采取措施讓員工參與質量決策和過程改進,引導員工以實現組織目標為己任。建立文件化的質量體系,識別體系過程,聯系過程與組織的目標,測量關鍵目標和結果。通過管理評審、內/外部審核以及糾正/預防措施,持續地改進質量體系有效性。以審核報告、糾正措施、不合格品、客戶投訴及實際數據和信息作為質量管理決策和行動依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和降低成本。
三是強烈的社會責任。國企要積極履行好經濟責任,為極大豐富人民的物質生活,為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盡可能擴大產品銷售,降低消費成本,保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遵守產品生產和銷售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勞動法等,執行生產和產品標準,帶頭誠信經營,合法經營,承兌保修允諾,帶動全體員工共同遵紀守法。加速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大力發展綠色企業,增強吸納就業的能力,為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定盡職盡責。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發揮資本優勢支援社區教育、支持健康、人文關懷、文化與藝術、城市化發展等建設項目。
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增強國際能力
國企國際能力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保證,體現了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國企要把國際化作為塑造全球競爭力的唯一途徑,搶抓“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重要機遇,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優化自身業務結構,大力拓展對外投資,培育新增長點,遵循全球運營規則和標準,創建全球品牌和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品牌影響力版圖范圍,進一步推進企業的國際化經營。
一是創新國際化發展模式。國企要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找出差距,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有實現全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創新國際化發展模式,謀劃靈活多樣的海外投資方式和合作模式,主動適應國內外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把資源向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集中,通過進入價值鏈高端領域來開展海外經營活動,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全球化研發戰略,合理設立、兼并和收購等海外研發機構,利用海外創新資源開展前瞻性基礎領域和前沿技術研發。
二是提升國際化發展質量。國企要深入分析新產業發展、新業務模式的特點,聚焦主業打造產業鏈和延展新業務領域,推動以資本輸出、投資帶動為主向以中國創造、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和人力資本的全方位“走出去”轉變。通過技術互補、人員聘用和文化融合等實現研發本地化,充分把握價值鏈高端環節,采取當地外包等形式壓縮非核心業務。推進國際化人才戰略,按照國際慣例和國際化經營戰略的需要,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加強海外國際化人才引進,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重點引進處于國際前沿,能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專家、領軍人物和急需緊缺的專門人才。創新引才方式,搭建國際化人才的創新創業平臺,吸引和留住國際高端人才。
三是嚴控國際化發展風險。國企要加強國際化經營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建立風險預警體系和金融風險壓力測試機制,建立治理層、管理層和執行層三層聯動風險控制組織領導體系,系統管控戰略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法律與合規風險、運營風險、廉潔風險等主要風險,有效預判和應對各類風險,保障健康可持續發展。強化境外資產風險防控,積極應對國際發展環境變差、投資風險加大等不利影響,進一步完善海外經營合規體系建設,加強海外經營合規日常管理,防范海外合規風險。加強境外投資項目綜合評估工作,持續完善風險評估、跟蹤和應對體系工作機制。加強國際資本合作,務實推動雙邊、多邊和第三方合作等,有效化解風險,推動合作共贏,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一個艱辛而又長期的過程。國企必須始終關注全球市場、努力追求卓越業績、善于調動全球最佳才能、勤于塑造優秀企業文化、持續打造全球品牌影響。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必須始終具備渴求變革、創造超乎客戶想象、整合全球資源、顛覆業務創新、社會責任的特征。國有企業要始終著力企業規模、經營效率、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國際能力,持續完善、持續改進、持續超越,努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作者單位: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