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緊扣上級部署要求,堅持“聚焦重點、務實為民、分類推進、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解決群眾反映的痛點難點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12月14日,廣陵區召開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新聞發布會。會上,廣陵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工委書記薛增國通報了廣陵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展情況。
薛增國表示,揚州市廣陵區把“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作為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主渠道和先手棋,緊扣重點領域、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突出立項精準化。
頂層設計注重謀劃
按照群眾獲得感較強、社會影響較大、亮點特色較明顯、可操作性強等原則,制定出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方案,精準聚焦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民生改善、鄉村振興、環境整治、營商環境、基層治理、經濟發展”等6類重點領域,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實踐活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進一步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深入調研明晰路徑
以“群眾呼聲高、項目可操作、實施重成效”為標準,扎實開展“三問”(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走訪調研行動,各級黨員干部以上率下、示范帶動,深入掛包的“三重四上”企業和村、社區,依托“有事好商量”“12345政務熱線”等民意收集平臺,廣泛開展基層走訪調研,召開各類征求意見座談會110余場,梳理出意見建議2450余條。
梳排實事精準立項
堅持“回應民生”“解決訴求”,在廣泛聽取意見、了解民生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形成192項“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市級層面公示5條,區級層面公示187條),其中聚焦高質量發展19件、聚焦改善民生75件、聚焦鄉村振興19件、聚焦政務服務60件、聚焦基層治理19件,努力確保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掛空擋”。
揚州市廣陵區牢固樹立“群眾身邊無小事”理念,把握“領辦”“推進”“攻堅”等關鍵環節,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規定工作”出效、“自選動作”出彩。
層層領辦“作示范”
廣陵區立足辦實事求實效,區委常委帶頭研究并領辦12個民生實事項目,區領導帶頭掛包聯系127個重大項目和225家重點企業,創新建立區領導重大項目“季度述職”制度,以圖文并茂的PPT形式,推動黨員領導干部述“干貨硬貨”、談“堵點難題”。立足解難事做好事,各黨(工)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牽頭辦理192件亟待解決的民生實事,黨員領導干部主動認領488項志愿服務,有效推動各類志愿服務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
壓茬推進“顯擔當”
建強8個巡回指導組力量,按照“周公示、月督查、季度評、年考核”制度,每周定期公示一次辦實事項目進度,每月定期下發1期《巡回指導工作要點》,在“廣陵發布”“廣陵紅帆”等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專題報道辦實事項目進展,并積極開展辦結情況評議活動,按照“調研一批梳理一批”“梳理一批推進一批”“推進一批辦成一批”的工作思路,全覆蓋對15個園區(鄉鎮、街道)黨(工)委、54個區級機關部門黨組織、7個國有企業黨組織實事辦理情況持續跟蹤推進,確保辦理有成效、群眾有實惠。
攻堅發力“促辦結”
薛增國表示,揚州市廣陵區在實事項目辦結攻堅的關鍵時期,第一時間召開全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進會,對8個區委巡回指導組和有關單位部門的下一階段推進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強調、再推動。并按照“先易后難、分批推進、逐個攻堅”的原則,先后組織3輪推進情況座談,協調指導實事項目未辦結的單位,加壓密集推進、持續攻堅發力,有效推動有關單位“一把手”親自掛包、親自研究、親自督辦,截至目前,192個市區兩級公示的實事項目,已辦結184個,完成率達96%。
堅持一切從群眾出發,著力解決一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民生問題,真正以辦實事的成效、解決難題的成果踐行“兩在兩同”。
黨群齊心共克時艱
疫情期間,廣陵區委第一時間發出“四個在一線”號召,組織動員近萬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志愿者馳援一線,精準發動2700余名小區黨員志愿者就地開展志愿服務,為群眾生命安全和居家保供全面護航。各屬地黨(工)委統籌整合村(社區)、“兩新”等各領域力量,先后組建150余支“黨員突擊隊”“抗疫先鋒服務隊”,成立162個戰疫“臨時黨支部”、375個小區“行動黨支部”,在疫線筑牢“銅墻鐵壁”,切實保障轄區群眾健康安全。
上下聯動務實為民
積極響應全市“1+4”為群眾辦實事行動部署,創新開展“黨員先鋒行、服務進村社”下基層活動,22個區級機關部門黨組織緊扣8大主題20項服務內容,將醫療問診、為老為小等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惠及6000余人次;深化廣陵教育集團化改革,實施東花園小學新建、汶河小學擴容等民生工程,實現新增學位1000余個。建立“三獨”人員常態幫扶機制,為283戶困難獨居老人安裝火災聯防聯動設備,為450戶困難老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堅持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一件事”改革,圍繞“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要求,進一步加強基層審批服務窗口建設,實現辦事流程更精簡,為民服務更高效。
多措并舉護航發展
圍繞重大項目建設,認真落實領導干部掛鉤聯系制度,深入開展“三個一線”行動,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問題,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投產。項目化實施“村級債務化解行動”,按照“應化盡化”原則,建立領導干部“一對一”掛包聯系制度,采取“分類+分解”“專班+會辦”“督查+驗收”三結合方式,初步統計,有效化解村級非經營性債務7242.65萬元,化解率達100%,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軌道。探索實施“環洲一號公路黨建示范帶”建設,整合紅色陣地、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等資源,分階段、分步驟打造農村研學線建設,全力營造向上向好的農村紅色“生態圈”,加快實現鄉村振興。(楊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