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沿陣地,是真正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夯實黨執政的社會基礎的重要場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觀脈絡下,如何進一步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實現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創新的整合,成為當前基層建設進程中的重要議題。近年來,全國涌現出許多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模式,“平臺黨建”模式是典型代表。該模式主要特點是創造性地以平臺為依托妥善解決各方矛盾,切實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上來,實現民心在社區聚集、資源在社區整合、問題在社區解決、服務在社區拓展,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群眾利益,也極大地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和駕馭風險的能力。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是該模式的開創者和實踐者。桂園街道弘揚“先鋒精神、奮斗文化”,堅持產業引領、服務升級,圍繞項目、服務、樓宇、共治四大平臺,編織起社區服務、社區自治、社區管理“一核多元”的治理機制,實現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功能完備三大目標,將城市基層黨建整合到整體性的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引起調研組高度關注。
將解決治理難題作為“平臺黨建”的著力點
做好城市基層黨建是鞏固黨在城市執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街道社區黨組織職能的發揮程度和服務的供給質量直接影響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決定了政府基層治理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在城市社會中,超大型高密度街區是社會治理的焦點難點之一,由于其涉及主體廣、利益協調難度大、項目運行成本高、積存問題調處難等問題,處置不當極易引發群眾與企業、群眾與地方政府,乃至群眾與基層黨委的矛盾,甚至可能導致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發生,進而影響到城市穩定和社會安全。
以羅湖區桂園街道為例,該街道地處超大型城市金融商貿核心片區,是深圳經濟特區開發最早、發展最快的城區之一,各類主體眾多、需求多樣,多元利益訴求交織,使得基層治理變得異常復雜,面臨經濟發展、城市更新、物業管理、環境整治、勞資糾紛、流動人口管理等方面諸多難題。巨大的破題壓力激發了桂園街道的創新動力,“平臺黨建”模式和“四個平臺”基層黨建工作法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孕育而生。結合工作實際,四大平臺圍繞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四個維度打造,項目平臺、服務平臺、樓宇平臺、共治平臺協同發力,可以說既是促進蝶變的項目攻堅、匯聚需求的管理服務,也是助推發展的樓宇黨建、激活力量的多元治理。
具體分析,項目平臺以城市更新項目為平臺,聚焦產業引領推動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煥新出彩,依托項目建立聯合黨支部,搭建黨建與治理的橋梁,建立跨級別、跨類別、跨部門的黨建協同機制,使黨的工作嵌入到城市最活躍的地方,始終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這一平臺意味著黨組織屬于社會范疇,它必須植根于社區、嵌入社會,才能進一步夯實黨執政的社會基礎。服務平臺主要是針對轄區內企業和群眾的不同需求,搭建了民生微實事、國際人才、社區服務、部門融合等各種服務平臺,開展“訂單式”專項精準服務。這樣可以有效整合社區資源形成共享的格局,建成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社區綜合服務體系,強化社區黨組織的社會再組織化功能。樓宇平臺的突破點在于,如果樓宇黨建只按照需求導向從內部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必然無法突破固有思路,最后只能在既有的運作邏輯中打轉。面對難題,桂園街道將樓宇建設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做好樓宇企業、上下游產業、銀企對接的線上線下服務,搭建“樓宇+物管”共享、“黨建+經濟”共贏、“質量+服務”共創等多個平臺,在破解樓宇黨建缺陣地、兩層皮、活動難、人才少等難題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至于共治平臺,據羅湖區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楚文介紹,該街道建立“一核多元”“四位一體”黨建模式,將傳統的各類組織外部協商方式轉變為黨組織內部溝通協調機制,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小區治理結構,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激活了基層黨建“神經末梢”。這樣的做法打破了區域內各黨組織條塊不相容、聯系不緊密的原有格局,破除了黨建單打獨斗、治理主體分散割裂的傳統思維,推動了全域資源有效整合,實現城市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的有效互補、相互促進。
經過對桂園街道“四個平臺”基層黨建的梳理和總結不難發現,桂園街道黨工委并未將黨建作為一個單獨領域,而是充分注重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核心引領作用,以科學的組織動員體系、精準的引領服務體系、嚴格的權責約束體系,為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這些做法從根本上體現了多元基層治理主體遵循“讓社區回歸社會”的邏輯,充分釋放了基層黨建組織力,通過不斷完善基層黨的組織體系,編織起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的黨組織,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和功能完備的組織網絡,最終實現社區發展、社區共享等目標。
將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作為“平臺黨建”的突破點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做好規劃、整合數據資源、拓展應用場景。推進基層黨建數字化建設,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從嚴治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凝聚力的時代之需。面對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與舊有社區服務供給機制之間的矛盾,以及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要求、新考驗,城市街道社區黨組織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調研發現,桂園街道四大平臺黨建的背后,是在后臺發揮作用的城市大腦——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城市治理中的創新運用,將數字化融入治理要素、運行體征、智能應用、協同監管等方面,努力實現基層治理難點趨零、安全隱患趨零、問題痛點清零。
桂園街道將數字化手段作為平臺黨建的突破點,具體可歸結為通過“四個一”實現“四個得”效果。一是挖掘智慧街區“一網統管”能力,推動治理要素“找得準”。桂園“街區大腦”打通了17個數據庫和業務系統,覆蓋應急管理等6大領域22類事件,利用傾斜攝影、激光點云、BIM建模技術,打造數字孿生的“云上桂園”,實現對數據資源、治理要素的全息全景呈現。二是加大數據賦能“一庫共享”力度,推動業務實況“摸得清”。桂園街道秉承“用數據說話、用數據分析、用數據決策”的理念,打破數據壁壘,推動系統的整合,實現跨層級、跨部門協同管理和服務,從而提高治理現代化的精細化、精準度。三是發揮物聯設備“一圖感知”能力,推動管理事件“感得到”。桂園街道依托物聯感知設備,強化智能感知和態勢分析,整合提取最關鍵、最直觀、最核心的管理體征,實現對安全隱患的實時監測。四是強化人防技防“一同發力”機制,推動事件處置“管得住”。2021年率先在全區推廣AI城管,通過“AI智能發現+快速處理機制+人工復檢”,依托視頻智能算法,識別超線經營、垃圾暴露、違規停車等城市管理難題,推動文明創建更智能更高效。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基層黨組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雖然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黨建工作領域已經初見成效,但由于受傳統黨建工作慣性的影響,一些地區還存在數字化思維不夠、黨建平臺功能不完善、制度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桂園街道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將數字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到平臺黨建的各個領域,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治理變革的重要抓手,通過搭建數字化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多元互動平臺,不斷增強四個平臺依靠和處理大數據的能力,構建起人防技防協同高效的智治模式,實現基層治理的智能響應、精準處置、精細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和現代化能級,助力城市治理從“經驗治理”向“科學治理”轉變、由“條塊分治”向“全域共治”轉變,探索打造出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的黨建工作新載體和治理現代化新路徑,有力地推動了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的創新和有機融合,有效破解了黨建工作中的難點痛點,使黨建工作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將滿足人民需求作為“平臺黨建”的落腳點
黨的領導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新形勢下群眾需求個性化、行業領域差異化、利益訴求復雜化等特點日益突出,群眾工作日益呈現錯綜復雜的局面,服務群眾不能大而化之、籠而統之,必須大力開展精準服務,回應好不同群體的訴求,這一點在桂園街道基層治理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調研組注意到,“平臺黨建”模式的基本邏輯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原則,從不同的利益主張、不同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不同的政治思想覺悟等方面出發,實現城市管理從粗放式、單一化、需求側服務向精準式、菜單化、供給側服務轉變,社會治理從政府主導向“共治”與“自治”并舉轉變,社會組織由“輸血式”補給向“造血式”培育轉變,推動公共服務全面提質提速,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進行了可貴的實踐探索。
為了真正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桂園街道在為民服務過程中有三點經驗值得重視。一是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為了人民。桂園街道圍繞“兩新”組織健康發展,深化樓宇黨建標準化建設,推動政務服務走進樓宇,服務企業“上門幫”和“駐點辦”,變“等待服務”為“主動服務”,將“兩新”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有效發揮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能作用。二是資源下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群眾。桂園街道堅持實施并擴大“社區吹哨,街道報到”機制,將黨建資源、發展資源、服務資源等各類資源下沉社區,實施三大“織網”工程,有效融合機關部門組織、非公有制企業資源、社會組織參與等優勢,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跨級別、跨類別、跨部門的黨建協同機制,這樣黨的工作和資源就能下沉和嵌入到城市最基層、最活躍、最敏感的地方部位。三是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探索為民服務的新途徑新方法。桂園街道從服務群眾、解決民生訴求、推進“繡花式”城市治理的實際需要出發,擴大黨建工作視野,全面推進智慧指揮中心IOC平臺建設,搭建“實戰管用、基層愛用、群眾受用”的智慧治理平臺。
桂園街道“平臺黨建”模式是在加快城市化歷史進程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成功縮影,這充分說明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和實踐,才能讓改革紅利真正惠及居民群眾,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斷向往和追求。桂園街道依托四大平臺把黨的領導植根于基層、植根于人民,打牢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效能,逐漸形成“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創新社區、單位、行業、區域等黨建互融共建新模式,構建了一個穩固的深圳城市基層黨建紅色堡壘。桂園經驗不僅是羅湖區弘揚“先鋒精神、奮斗文化”,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的生動踐行,而且對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具備重要參考和推廣價值。
(執筆:楊軻 洪向華 王友明,作者分別為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副總編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副主任)
責編/鄭涵予 美編/李智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