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導 劉志陽
民族企業見證并參與了新中國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貧窮走向富裕的崢嶸歷程,如今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中的引領者、壓艙石和生力軍。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新形勢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新發展格局下,民族企業應把握時代機遇,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一,民族企業要善于創新,扮演好以新發展理念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的引領者角色。通過貫徹新發展理念,民族企業可以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過程中發揮積極示范作用:一是利用好我國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加快數字創新,占領數字經濟全球制高點。通過搭建更高效的智能制造云平臺,構建全球數字部門協同體系,以數字優勢賦能高質量發展。例如,中國電信作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國家隊主力軍,積極適應全球信息通信業發展趨勢,全面實施云改數轉戰略,把“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作為職責使命。其中,中國電信福建公司在信息化浪潮中快速成長,積極參與“數字福建”各類基礎網絡工程和重點信息化項目,持續凸顯主力軍作用。二是努力挖掘中西部地區潛在資源優勢并將其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當好協調發展的旗手。例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背景下,民族企業應該因勢利導,推動區域化企業集群形成,積極助力區域市場暢通。三是民族企業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圍繞“雙碳”目標,重新制定企業發展使命,積極將碳減排任務納入研發和生成全過程,探索全產業鏈綠色循環發展和所有部門碳減排可追蹤可核算模式,貢獻民族企業的“雙碳”解決方案。例如,中國電信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探索形成“1236”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并承諾到“十四五”期末,實現單位電信業務總量綜合能耗和碳排放下降23%以上;4G/5G網絡共建共享節電量超過450億度,新建5G基站節能比例不低于20%;大型、超大型綠色數據中心占比超過80%,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四是民族企業要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對外合作部署,譜寫開放發展新篇章。如可以借助進博會、智博會等國際平臺,與國外政府、企業和用戶展開深度合作,克服外循環壓力。五是要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助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具有品牌影響力、資本優勢或渠道關系的民族企業可以主動謀求與國內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合作,組建戰略聯盟或企業集團,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增添動力。
第二,民族企業要敢于破局,扮演好以“一帶一路”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的“聯軸器”角色。首先,民族企業要利用好“一帶一路”這條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歷史通道,努力按照需求端的實際需要進行產品客制化生產,滿足所在國客戶的在地化需求;其次,民族企業應該鞏固“一帶一路”傳統優勢,講好中國產品和中國制造故事,展示中國形象和中國品質。要時刻注重產品和服務質量,努力使民族品牌成為先進制造的代名詞,要有一批類似“中國高鐵”“中國航天”這樣響當當的國際產品;再次,堅定樹立和沿線國家企業合作發展的戰略。我們國家已經具有了“前期幫扶建設,后期保障運維”等成功的經驗,今后民族企業更應積極拓展合作發展思路,只有合作才能打破固化的舊市場格局;最后,民族企業也要積極結伴出海。產業鏈優勢環節的民族企業應該與產業鏈互補的國內企業組成跨國聯盟,這些都是推動外循環的有效方式。
第三,民族企業家要勇于擔當,承擔起以社會創業行動助力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的先行軍角色。具體來說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民族企業要主動成為黨和國家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民族企業要牢記使命,切實制定內部利益共享計劃和外部共同體發展策略,統籌做好內部員工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各方面的民生福祉工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企業員工,讓員工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要發揮企業社會責任,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等問題。要堅持公司社會創業理念,在鄉村振興中更加主動作為。例如,中國電信在自身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多年來,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搶險救災、鄉村振興等工作之中,不斷拓展通信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同時,高度重視共同富裕、綠色低碳發展、負責任投資等重要議題;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通過捐款、捐物、提供免費服務等多種形式,助殘濟困扶弱,支持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彰顯了央企的責任和擔當。二是民族企業要積極成為特殊人群就業承載中心。點亮特殊人群“就業夢”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最直接途徑,也是當下“雙循環”關鍵難點。民族企業不僅要努力探索更多社會企業就業新模式,推動更多就業崗位供給,更要注重幫助特殊人群工作有尊嚴、生活更幸福。三是民族企業要主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成為全球社會創業的典范。民族企業應該主動聯合各界力量,推動以社會創業和影響力投資方式實現復雜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例如,幫助中小企業綠色化,帶動更多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探索全球中小企業資源共享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回溯歷史,民族企業始終是將國家利益高于自身利益的社會企業,是國家發展、民族富強和社會富裕的堅強基石。著力當下,民族企業是國家創新發展、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乃至穩定就業的壓艙石。展望未來,以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為己任的民族企業,在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征程中,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品牌實力,努力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