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2021中國汽車產業堅守三大關鍵字

2021年,面對重重困難,中國汽車產業在危機與挑戰中展現出強大韌性,產品、品牌持續提升,新技術、新模式加速落地,創新成為產業發展驅動引擎。由此“韌”“升”“新”成為2021年中國汽車產業最重要的關鍵詞,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史上留下遒勁有力的落筆。

韌——危機之中穩步向前

受新冠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高漲等不利因素影響,2021年全球汽車制造商舉步維艱,福特、豐田等國際汽車企業甚至紛紛暫停部分工廠的生產。有分析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汽車產量將減少770萬輛,全球汽車產業營收減少超過600億美元。

中國汽車市場卻“風景這邊獨好”。“汽車不好買了”,這是中國消費者對2021年汽車市場最直接的感受。事實上,中國汽車市場從2020年下半年就開始觸底反彈,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仍然保持了持續增長態勢,熱門車型“供不應求”成為常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8.5萬輛和252.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0.9%和8.1%,產銷情況均好于預測;今年前11個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17.2萬輛和234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和4.5%。據預測,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新車銷量將達到2610萬輛,比2020年2531萬輛的銷量增長3.1%。商務部等部門也表示,預計2021年全年汽車銷售有望實現正增長,扭轉連續三年持續下滑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仍然是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大亮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7萬輛和4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2倍,產銷繼續刷新紀錄;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達到12.7%,高于前10個月。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我國有望提前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20%市場份額的中長期規劃目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產銷持續創新高,而且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

這充分顯示出中國汽車市場的強大韌性,而其背后是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持續加大的促進汽車消費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以來,商務部等部門先后開展了全國消費促進月等系列活動,強調穩住汽車消費、加快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促進新車消費,同時推動二手車異地交易登記跨省通辦、推動落實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擴大二手車消費。各地也紛紛組織汽車、成品油經銷企業、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等聯合發放優惠券,合力促進汽車消費。一些地方還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汽車更新消費,以及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在充電、通行、停車等使用環節給予綜合性獎勵等。例如,黑龍江省出臺政策明確鼓勵汽車消費,支持各地市對居民購買新車給予補貼,并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給予補貼等。

展望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認為,盡管芯片危機仍將持續,但有多重因素有利于汽車市場的發展:中國宏觀經濟將持續穩定恢復、宏觀政策促進汽車消費、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海外需求旺盛、芯片供應逐漸恢復、新能源汽車出口持續提升等。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新車銷量將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4%。其中乘用車銷量2300萬輛,同比增長8%;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7%。

升——產業全方位升級

2021年,中國汽車產業進入產品、品牌全方位升級的新時期。

消費者的接受是對產品最好的認可。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品牌汽車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參與市場競爭的最大優勢就是低廉的價格。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升級,中國品牌汽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體現在價格這個重要指標上,原本多集中于10萬元這個級別的中國品牌汽車,如今在新能源、智能化技術的加持下,早已突破了30萬元、40萬元,甚至50萬元以上級別。一汽、東風、北汽、長安、廣汽、吉利,以及小鵬、理想等企業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高端品牌產品,均受到市場青睞。從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排名來看,進入這一榜單的外資品牌僅特斯拉一家,其他均為中國本土品牌。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同比繼續增長。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2.2萬輛,同比增長7.2%,市場份額達到46.6%,比同期提升5.2個百分點;前11個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40.6萬輛,同比增長25.1%,市場份額達到44.1%,比同期上升6.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11月汽車企業出口20萬輛,同比增長59.1%,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貢獻度為32.9%;前11個月,汽車企業出口179.3萬輛,同比增長1.1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中國品牌汽車今年的出口表現尤為出色,整體呈現量價齊升的新趨勢。

“出口是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很大的增長點,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疫情導致其他品牌產品供應緊張,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出口的汽車產品在檔次上相較此前提高許多,性價比也進一步提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預測,2021年我國汽車總體出口市場或將達到200萬輛的規模,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也將維持較高增長。

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先發優勢也在國際市場中開始顯現。如今中國品牌汽車已覆蓋南美洲和東南亞,以及西亞、俄羅斯等市場。

陳士華表示,以往中國品牌燃油車出口至發達國家較難,而新能源車則不同,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已出口至比利時、英國、德國等國家,成為拉動中國品牌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在海外市場并未采取低價換取市場空間的策略。一些新能源車型在歐美市場的售價與國內售價基本相同。這意味著在新能源車賽道上,中國品牌已經有在海外市場與其他品牌一較高下的能力。

師建華表示,中國品牌汽車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依靠先發優勢已形成了品牌新特征,有望率先實現突破,反映出中國汽車產業向上的過程。

新 ——創新成為驅動引擎

隨著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在汽車領域的不斷發展,創新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旋律。2021年,中國汽車產業在產品、技術、模式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持續提速。

2021年伊始,百度正式宣布進入整車制造領域,與吉利汽車合作成立了集度汽車,作為百度制造新能源智能化汽車的平臺。不久之后,小米也宣布進入整車制造領域。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小米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小米汽車落戶北京亦莊,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預計2024年首車將下線并實現量產。而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車也將于明年實現首車下線。

對于這些造車“新新勢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曾表示,如果說之前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是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那么百度、小米等這些科技“大廠”進入汽車領域,將開啟產業變革的下半場。相對于之前的造車新勢力,這些科技“大廠”不僅資金實力更加雄厚,而且在汽車智能化核心技術方面的積累也更加深厚,汽車產業真正的革命已經開始。

不僅是整車制造,在智能出行、自動駕駛等技術方面的創新應用也在加速落地。百度和小馬智行日前成為國內首批獲許開展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試點服務的企業,這也標志著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從測試示范邁入商業化試點探索新階段。

百度是國內最早布局自動駕駛的企業之一,截至目前,測試總里程超過1600萬公里。到今年三季度,其旗下智能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共提供11.5萬次的乘車服務,已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滄州五地開放常態化運營,并計劃到2025年擴展到65個城市,到2030年擴展至100個城市。

業界專家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和產品不斷迭代升級,汽車產業鏈將在以“三電”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為核心的汽車技術迭代中構建全新的業態,包括新的開發模式、生產模式、使用模式,以及新產品定義、新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出行服務模式等。同時,汽車企業在架構和發展方向上也將產生根本變化,眾多車企已經將企業定位從制造企業轉向了智能化出行服務提供商。未來產業間深度交叉融合,還將形成全新的萬億級產業生態體系。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2030年中國自動駕駛汽車總銷售額將達到2300億美元。在政策支持與社會需求的雙重推動下,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未來十年,人工智能領域將有包括自動駕駛、數字城市運營、機器翻譯、生物計算、深度學習框架等在內的關鍵技術實現從量變到質變。這些技術的突破發展,都將為我國智能汽車、智能交通發展打開嶄新的空間。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中國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