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研究(3)

堅守初心擔使命  踐行囑托開新局

——江蘇江都水利樞紐水利風景區典型案例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地處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位于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尾閭芒稻河交匯處,是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是實踐紅色治水的經典之作,是跨流域遠距離調水的啟稟之作。江都水利樞紐水利風景區依托江都水利樞紐工程而建,更是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的建管典范。2001年江都水利樞紐水利風景區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氣勢恢宏的水利工程與優美的沿河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相得益彰,特色水文化與現代水工程有機融合,自然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人文歷史積淀深厚,區位優勢日趨顯現,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國內領先,2017年入選水利部“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和“江蘇最美水地標——水工程”,2019年被評為“國家水情教育基地”“江蘇最美運河地標”,2021年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都水利樞紐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對“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的提法表示贊同,指出要“依托大型水利樞紐設施和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積極開展國情和水情教育”,為江都水利樞紐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謀略了新坐標、聳立起新航標、擘畫出新目標。

堅守初心擔使命,寫好“四篇大文章”

近年來,江都水利樞紐水利風景區緊緊抓住南水北調江都站改造、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和揚州城市發展的機遇,同步提升景區硬件設施,圍繞南水北調東線“源頭”特色,拓展服務內涵,積極創新實踐、融合文旅發展,寫好“四篇大文章”,努力將景區打造成集水利工程、水利科普、水情教育、文化體驗、觀光旅游、會議培訓、健身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家水利風景區,蹚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寫好“源頭”這篇大文章。一是彰顯“源頭”特色。在持續打造江都水利樞紐“源頭工程品牌、現代管理窗口”的基礎上,依托樞紐工程,把景區建設融入水利工程建管中,著力在景區建管上先行探索,形成特色,走在前列。增建“源頭”紀念碑、南水北調東線江蘇展示館、“流韻”雕塑、“詠源”文化長廊、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以及治水展示館等人文景觀,打造“江蘇最美水地標”。

二是樹立“源頭”形象。樹立“源頭”品牌形象,建設“一區二館三園四廊”宣傳陣地,完善江都水利樞紐植物園,拓寬景區主干道和旅游通道。強化品牌意識,完善景區標識系統及旅游導視圖,增加節水宣傳、水利科普等制品。提高服務能力,配套完善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公共廁所,增加休閑座椅、垃圾箱,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和無煙機關建設。

三是凝練“源頭”精神。一代代江都水利樞紐人在創新發展實踐中,以引源厚澤、卓創致遠的“源頭”精神底色,詮釋了新時代水利精神深刻內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能忘記建設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的艱苦歲月,更須傳承和大力弘揚在這一工程建管過程孕育出的“源頭”品牌,沉淀工程建管歷史,突出“源頭”特色,講好“源頭”故事,喚醒治水記憶和彰顯現代治水成就。

寫好“服務”這篇大文章。“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習近平總書記來視察時對此提法表示贊同。這一提法不僅彰顯了景區為民服務、造福于民的初心,也明確了景區服務發展大局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江都水利樞紐建成以來,已累計抽水北送1530億立方米,向里下河地區引水1336億立方米,排泄淮河洪水10061億立方米,抽排里下河澇水近400億立方米,余水發電10041萬度。

一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布局。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景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視察江都水利樞紐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水質擺在首要位置,以“河湖長制”為平臺,強化水環境治理,推進水生態修復,夯實“源頭”水質保護基礎,確保“一江清水向北送”;服務長江大保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等國家戰略,拓展江都水利樞紐文化展示空間,打造魅力源頭、錦繡河湖、雋永人文、水美樞紐。

二是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近年來,景區在充分發揮防洪減災功能的同時,持續提升硬件設施,深刻彰顯“源頭”特點,深入挖潛“源頭”水文化,積極打造水利文化景觀,努力做好“源頭”品牌,講好“源頭”故事,為江淮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源頭”活水,為沿線群眾美好生活創造更加優美生態環境、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寫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景區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加強科技、管理、黨建工作創新,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一是加強科技創新。景區對標管理現代化,不斷加強自主創新,把科技創新成果運用于加強水管理、保障水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構建低碳、高效、集約發展的科技體系。引進工程檢測、試驗、測量、監控等新設備,不斷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近年來,景區管理處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取得國家發明專項3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6項。

二是加強管理創新。景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與時俱進編制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逐步形成有延續、有邏輯、有特色的景區布局。健全完善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分工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體制和管理格局,積極探索精密監測、精準調度、精細管理“三精”管理模式創新,不斷提升景區管理水平,切實把管理效能轉化為景區發展動能。

三是加強黨建創新。景區緊緊圍繞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對標“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殊榮,深化“一支部一品牌一工作法”活動,樹立起“江蘇省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省級機關黨支部書記工作室”“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先鋒行動隊”等黨建新品牌。開展以“重走總書記視察路線”為主題的國情水情教育,為建設高質量水利風景區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寫好“融合”這篇大文章。挖掘紅色資源、水利資源,打好“紅+綠”兩張牌,做好景區與水情教育、景區與文化研究、景區與生態文明“三水融合”,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景區發展優勢,創造具有詩情、畫意、園趣、文韻、哲理的水文化景觀,打造具有東線“源頭”特征、凝結水文化精華的水陸空間。

一是推動景區與水情教育融合發展。構建“報、網、微、號”媒體矩陣梯度,與共青團、教育、文旅、科協等多部門協作聯動,形成青少年國情水情教育的規模效應。開創“源頭杯”系列水文化賽事平臺,深耕“源頭·水云間”志愿服務項目,開展節水護水愛水活動,拓展水情教育影響范圍。同時融合科普教育、行業研學、社會展示、志愿服務,多維度推進“長江經濟帶國家水情教育基地聯盟”“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情教育聯盟”建設,切實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二是推動景區與文化研究融合發展。立足江都水利樞紐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管史,依托江淮人民治水史,深入挖潛“源頭”水工程遺產價值,梳理江都水利樞紐蘊含的勞動智慧、科學技術、歷史文化、人文精神等價值,探索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轉化利用方式,形成精品化、系列化、特色化水文化研究成果,弘揚水利文化、水利精神,開發“源頭”特色主題文創宣傳。

三是推動景區與生態建設融合發展。以水工程為基、水文化為魂、水景觀為形,以“源頭”工程為依托,堅持水工程與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相結合,主動融入大運河文化帶和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打造“江蘇最美運河地標”,做活“水美經濟”。依托樞紐節點工程,打造與自然生態深度融合的“城市綠肺”和“森林氧吧”。依據泵站據點位置,加強河道、河堤人性化設計,因地制宜、科學布局打造“流軸景”“對岸景”,臨水串聯水工程與水文化景觀,與地方聯合打造全民健身場所,整合提升“源頭”生態景觀群。加強“源頭”中心區和萬福歸江文化園、邵仙運河文化園、宜陵生態文化園建設,不斷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觀,促進水文化與水工程有機融合。

踐行囑托開新局,加快高質量發展

踐行殷殷囑托。江都水利樞紐水利風景區始終把努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尤其是視察江都水利樞紐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同時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源頭”景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不斷加強“源頭”景區建設管理的規劃引領,以精細管理、創建管理、數字管理為手段,全面落實景區的建管任務、工作制度、安全責任,建立健全景區管理標準,保持景區設施完好、管理規范,實現景區健康、有序、高效運營,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更好服務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景區緊緊依托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及其展覽館,打造國家水情教育的“源頭”品牌,積極開展國情和水情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增強節水護水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自覺。

加強黨建引領。景區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高質量發展抓高質量黨建,高質量黨建促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把黨建標準管理作為首要路徑,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法寶,創新開展打造品牌化工程、搭建特色化平臺等黨建活動,積極把黨建品牌打造為亮麗名片,把特色融合創新作為強勁動力,以黨建引領提升管理效能、優化服務質量、做強“源頭”特色、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景區發展優勢。守好用好“源頭”精神這個“傳家寶”,在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中把“源頭”精神發揚光大,以“源頭”精神引領推動景區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形成“工程管理+景區建設”“幸福河湖+景區建設”“水利黨建+景區建設”“紅+綠”等特色做法。

強化智能運用。強化智能技術運用,智能設施建設,提升水利景區體驗。綜合運用工程實物、3D模型、多媒體演示系統和互動體驗設施,探索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運用,呈現人水和諧的視覺盛宴。注重打造智慧景區系統“互聯網+參觀”服務平臺,運用智能技術創造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務,運用技術化思維處理解決景區建管服務中的重點難題,以智能技術的有效應用不斷優化提升景區現代化服務水平。

上一頁 1 23456...10下一頁
責任編輯: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