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不僅直接關乎高等教育發展質量,更是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習近平同志曾親自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6年時間,提出并親自實踐探索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這是閩江學院發展最為重大而獨特的優勢。2021年3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閩江學院考察調研時強調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應用技術型辦學方向,適應社會需要設置專業、打好基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與其在閩大擔任校長期間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在思想上一以貫之、在目標上與時俱進、在要求上遞進深化,既是對閩江學院宏偉藍圖的親自擘畫和總體謀劃,也是閩江學院辦好應用型大學的“綱”和“魂”,為新時代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同志在擔任閩大校長期間,就反復強調要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我們留下了極富遠見的教育思想和探索實踐。閩江學院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站位,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知行合一、全面發展的評價導向,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技能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體現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各方面,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三個課堂、三張成績單”立德樹人工作體系。“十四五”時期,我們將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習重鎮,深入研究、闡釋和實踐習近平同志在閩大工作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充分發揮閩大精神財富的育人作用;深入開展“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大學生領航計劃,積極探索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思政實踐系統融合,充分發掘和提煉各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全面優化“十大育人”體系;著力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加強人才培養的過程性評價,完善“五育并舉”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力爭在立德樹人方面走前列、作示范。
堅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優”根本遵循
秉持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是一所高校必須解決的基礎性、方向性、戰略性問題。習近平同志基于對閩大發展現實的科學定位、發展前景的理性思考,為閩大確定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三十多年來,閩江學院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不求大、不求全、不跟風、不盲目,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應用型辦學之路,在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閩都文化傳承、漆藝、紡織服裝技術等領域形成辦學特色,走出了一條以政府為主、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的辦學路子。學校實現了從高職高專向應用型本科的轉變,現已成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十四五”時期,學校將始終牢記囑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走好質量立校之路,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在內涵建設上做文章,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優在應用、強在水平、贏在特色,努力打造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閩大范式”。
堅持應用技術型辦學方向
閩江學院始終堅持“立足福州、面向市場、注重質量、突出應用”的辦學宗旨,不斷改革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大力發展與新舊動能轉換、新型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新工科、新文科,逐步優化形成了紡織服裝類、漆藝文創類、跨境電商類等六大應用型專業集群,有效促進了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學校開設閩商實驗班、致道漆藝創新班、人工智能創新班等,先行先試,培養社會急需、跨界融合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畢業生年均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總體滿意度為99.77%。“閩江學院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但辦學方向一直在沿著過去的路子走”,這是習近平同志對學校始終堅持應用技術型辦學方向的高度肯定。“十四五”期間,學校將緊密對接區域產業鏈布局,完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關停并轉”就業率低、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專業,大力發展社會需求大、與經濟社會聯系緊密的專業,形成多專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布局;著力深化“引企入教、產教融合”改革,推進“二級學院+產業學院+校地研究院”的“3個1”機制建設,實施“雙元”主體(學校+企業)、“雙鏈”嵌入(產業鏈+創新鏈)、“雙師”指導(學業導師+行業導師)、“雙園”經歷(校園+產業園)、“雙證”融通(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創”協同(創新+創業)“六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把產教深度融合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讓企業深度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改革創新、學生實踐與實習、就業服務等各環節,全面構建適應需要、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導向,積極吸納行業教師進入教學領域,不斷優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強化學生基本崗位能力訓練和“三創”教育,大力實施“1+X”證書制度,將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技能大賽標準與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更加緊密對接產業和社會需求,讓每個畢業生都擁有多種就業選擇,更具鮮明個性和應用特色。
堅持“適應社會需要”價值追求
適應社會需要、服務區域發展是應用型高校的重要職能,也是應用型高校價值的集中體現。閩江學院緊盯福建省福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動對接“海上福州”“數字福州”等重大發展戰略和產業特色,打造智能信息與大數據等五大服務產業特色學科群,組建海上福州研究院、中國(福建)鄉村振興研究院、閩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深化政校企協同發展,與福州市建立校地共建常態化機制,全面推進與福州市所有縣(區)的緊密合作,充分發揮了人才庫、智力庫和思想庫的重要作用。學校還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大陸高校中率先試點閩臺高校聯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項目,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海峽兩岸交流融合發展新路。“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堅持把“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特色作為長期發展戰略,以“扎根福州、服務八閩”為已任,全面貼近、全方位融入、全力服務新福建和新福州發展超越,實施服務福州高質量發展超越行動計劃,圍繞福州重點建設“六個城”、打響五大國際品牌和實施九大專項行動的部署,科學調整學科戰略布局,持續優化學科生態,把學校打造成為服務“數字福建”建設的中堅力量、服務“海上福州”戰略的重要平臺、閩都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服務鄉村振興的新銳骨干、服務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新型智庫,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黨的領導是高質量推進應用型高校改革與發展的政治保證。我們將牢記習近平同志的諄諄囑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扎實推進學校黨建、思政和各方面建設,傳承好傳統、接好接力棒、勇擔新使命,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葉世滿,閩江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