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新時代我們需要能夠普及世界科技前沿知識的網紅。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每個人都有無數渠道接觸信息,但科技發展也比過去深入得多,普通人即使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但是對于這些成果的內容和數據不一定能看得懂,這時候就需要專家的科普了。科普的重要性在于能夠喚起青少年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也能夠給企業家指出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沒有科普,我們將會與前沿科技越走越遠。對科技前沿知識進行科普的學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網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袁嵐峰老師,他一直活躍在科技發展最前沿問題的科普領域,例如對于“引力波”“石墨烯”等多種深奧的科技話題,他都制作了深入淺出的科普視頻;“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媒體報道說該計算機在“玻色子取樣”計算能力方面超越現有超級計算機百萬億倍,為了讓普通民眾能夠了解“九章”量子計算機的意義和作用,了解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技術突破,袁嵐峰老師專門制作了一期科普視頻,講解量子科技領域的專業知識,受到了廣泛關注。
第三,新時代是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對中國科技發展歷史和現狀進行國際比較的科普網紅。例如中國農業與美國的差距在哪里?移民火星的建筑材料該怎么選?網紅“三一博士”持續在相關知識領域中挖掘熱點科普話題,他緊貼時事的科普風格也因此走進更多網友的視野,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他的《穩定南海局勢,中國不止有航母》《天鯨號憑何問鼎科技進步特等獎?》等視頻收獲播放量近兩千萬。《理程碑》是三一博士一檔專注工程制造史的科普節目,里面有很多他對工程、基建等相關熱點新聞進行的干貨解讀,該系列節目受到廣泛關注,總計播放量破億。
第四,新時代我們需要能夠講出科學趣味性的網紅。比如嫦娥五號為什么要采集月壤資源?天氣對航空作戰和戰局的影響有多大?火箭殘骸會砸到人嗎?宇航員在太空中怎么上廁所?如何將骨灰變成一場流星雨等。西安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講師梁毅辰(Mr. 茍勝)的一個個高質量科普視頻備受關注,他的頭條賬號已“吸粉”幾十萬。“聽茍勝老師講課如飲甘醇,有趣又有營養!”“通俗易懂,講得好,就連我這個沒多少科學基礎的人都能聽懂。”點開“Mr茍勝”的今日頭條主頁,幾乎每一條視頻下方的評論區里,都能看到類似的稱贊。能夠講出科學趣味性的另一個有代表性的網紅是“博物君”張辰亮,他用現代的科學方法鑒定、考證、分析和創作出了幽默詼諧的反映海洋生物的《海錯圖筆記》。在與《海錯圖》作者清人聶璜的隔代對話中,通過古今的碰撞,不僅可以看到海洋知識的更新,也能夠發現中國海洋環境的惡化和變遷,警示世人該如何行動。他在B站上對《海錯圖筆記》的精彩講解,給觀眾帶來深深的震撼,有網友評價“我還記得有天晚上用流量看這個視頻看到三點,博物君的博學多才徹底治愈了我的顏控癌”。
科普網紅的出現讓人們重新意識到,在厚重豐沛的科學知識輸出面前,娛樂網紅的膚淺浮躁。科普網紅輸出的內容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其一,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資本和品味,在當今社會僅僅靠奢侈品消費來進行身份認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包含科技知識在內的文化資本已成為身份認同和社會分層的重要標志;其二,如何緩解知識焦慮,知識焦慮產生于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信息,具有很強的無所適從感。科普型網紅是治愈知識焦慮的“舒緩劑”,專家或知識分子將專業化的知識和學問通俗化、系統性地傳播,能夠有效緩解人們的知識焦慮。
科普型網紅的發展路徑: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
渠道是指信息傳播的媒介,信息傳播媒介經歷了文字、電視、互聯網等多個技術發展階段,媒介對傳播內容的影響很大。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信息,波茲曼認為媒介即隱喻,二者均認為媒介影響著信息的內容,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因而媒介本身比媒介內容更加重要,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如果說渠道代表著信息流通的管道,那么內容則代表著管道內流出的信息狀況,隨著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信息的質量以及信息流動的速率開始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內容為王反映出民眾對科技知識和文化產品需求的引導作用。科普網紅的產生順應了民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科普型網紅一是能為人們篩選出更有價值和更有內涵的科技文化內容,二是能為人們提供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科技知識。當然,新時代的科普網紅不僅僅包括那些純公益型的免費產品和服務,還包括知識付費型的產品和服務。知識付費得益于移動支付工具的發展和知識付費平臺的應用。民眾對文化產品需求偏好的變化以及技術手段的發展為內容為王的實現奠定了基礎,也為知識網紅和知識付費平臺的興起提供了土壤。
科普創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如何激勵創作者的持續創作熱情,以創作出內容精良的科普作品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傳媒企業應該擔負起支持科普的社會責任,例如今日頭條在2020年表示,平臺將推出“頭條行家計劃”,在未來一年投入2億現金和價值20億元的品牌曝光資源,并將拿出100億流量來支持專業創作者。專業創作者是指“具有一定知識和專業背景的行業人士”,其特點是擁有專業實踐經驗、熱愛總結分享和富有社會責任。據統計,今日頭條平臺上擁有職業身份認證的創作者超過13萬人,包括醫生、律師、博士、學者、考古專家、農技專家等多領域人士。
民眾作為消費者也應該為自己喜歡的科普網紅支付一定的知識創作或信息加工費用。人們普遍愿意接受公益性的免費科普知識,但如果他們選擇接受知識付費型產品,那么說明,一是他們對于知識生產的尊重和對知識產權重視;二是越來越不能滿足于被動地接受碎片化信息,由于對于時間觀念的敏感,獲取有效知識的時間成本的增加,因而會愿意為經過篩選的、可靠的、有質量的信息付費,這就像是在支付一筆信息篩選的過濾費和整理加工費。
在政策層面,在各類國家基金選題和評獎上應納入科普作品。由于科普專家很多是利用業余時間從事該項工作,除了興趣外,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意識,因此應在各類學術考評或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考慮他們的社會貢獻。鼓勵社會上更多的知識分子加入到科普型網紅的行列中,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講好科技故事,通過普及科技知識使我們的社會少一些欲望和浮躁,多一些理性和科學。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非理性消費問題研究”(批準號:2015555001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年。
②[英]齊格蒙特·鮑曼著、郇建立譯:《被圍困的社會》,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責編/趙橙涔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