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在石縫里生長,如果不使勁往下扎根,就很難獲取更多養分。成功企業往往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小微企業更應如此
一位投資者近日向筆者感慨,10年前自己投了兩家初創企業,都是做節能減排的,起點、主業、規模差不多,可10年后,兩家企業的命運卻迥然不同。
原來,這10年里,第一家企業聚焦新能源電池材料,雖然市場有波折,遭遇了不少技術難題,但創業者埋頭苦干、一心鉆研,拳頭產品漸有起色,投資回報看好。另一家企業的創業者則喜歡“追熱點”,先試水節能燈,后轉做光伏,沒兩年又涉足風電……結果現在已瀕臨破產。
這雖是個案,卻折射出小微企業在發展中的兩種普遍心理。經營者選擇堅守主業,還是“多點開花”?這兩種發展策略,一些人更信奉后者。他們說,雞蛋別放在一個籃子里,企業多投幾個項目,勝算豈不更多些?
但實踐中,特別是初創型的小微企業,對這種策略應謹慎采用。小微企業資金本就有限,如果今日種瓜、明天種豆,到處蜻蜓點水、撒胡椒面,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往往加速把企業拖垮。更何況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行各業千帆競發,都在不斷提升發展質量。隨著市場競爭秩序日趨規范,炒短線、賺快錢的機會少之又少,企業如果三心二意,忙于左顧右盼,往往很難在激烈競爭中立足。
絕大多數小微企業身處細分市場,賽道窄、變數大,更應懂得“樹高葉茂,系于根深”的道理。樹木在石縫里生長,如果不使勁往下扎根,怎能獲取更多養分?看看那些從小微企業中脫穎而出、不斷壯大的佼佼者——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試想,沒有“專精”的勁頭,何來“特新”的產品?顯然,成功企業往往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
堅持并非因循守舊、一成不變。小微企業既扎根主業,又不斷創新突破,這是更高層次的堅持。特別是今天,我國正大力倡導補鏈強鏈,在細分領域里也能干出大事業。翻看前不久公布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不少專精特新企業攻克了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難題,多年來,它們始終保持向尖端進發的沖勁,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正是這樣的鍥而不舍、勇毅篤行,才終于打開市場、脫穎而出。
創業中,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堅持,往往難以成功。令人振奮的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金融、公共服務等政策力度在不斷加大,支持廣大創業者、企業家專心致志干實業的營商環境正越來越好。近日工信部等19個部門發布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形成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將更加精準給力。
沐浴陽光,心無旁騖,期待更多小微企業能根深葉茂、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