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產業景氣指數(2021年四季度)報告》今日發布。
面對全球疫情蔓延對國內外經濟產生的諸多不利影響,我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國民經濟實現持續穩定恢復,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1%。工業行業景氣保持在相對較高水平,202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09.3、104.9、103.4和102.4,回落幅度逐季放緩。四季度景氣指數雖有所回落,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3.2個點。
高技術產業引領工業穩定增長
我國扎實落實“六穩”“六保”工作,積極應對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產業鏈供應不暢等問題,加大保供穩價、助企紓困力度,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恢復活力,工業經濟實現穩定恢復。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高于全年GDP增速1.5個百分點。受同比基數抬升影響,工業景氣指數從2021年年初以來的高位持續回落,但當前仍處于相對較高景氣水平。2021年四季度,構成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的6個指標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生產、銷售、出口、效益、投資增速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相對較高水平,用工則出現同比下降。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監測的11個具體行業中,1個行業景氣指數上升,1個持平,9個回落。從高技術行業來看,國內疫情散發,動態清零,國外疫情加速擴散,國內外醫療物資、疫苗接種需求力度不減。原料藥產業、生物制藥產業加快發展,醫藥行業處于相對較高景氣水平,景氣指數受基數抬升影響高位回落。四季度中經醫藥產業景氣指數為104.6,比上季度回落1.1個點,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6.1個點。我國加快推進以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網絡、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IT設備制造業需求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受同比基數抬升影響,中經IT設備制造業景氣指數為100.1,比上季度回落1.2個點,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高0.9個點。
從汽車、服裝等消費性行業來看,我國實體經濟穩中有升,一系列穩定和鞏固傳統消費、激發和釋放新型消費的政策措施出臺,進一步提升了消費意愿。汽車行業隨著芯片供應緊張局面緩解,產銷狀況有所改善。受供給側的制約以及同比基數抬升影響,四季度中經汽車產業景氣指數為99.8,比上季度回落0.6個點,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1.8個點。在國內需求恢復、出口訂單回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服裝行業呈穩定恢復態勢,行業景氣指數雖受同比基數抬升影響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逐步趨緩。四季度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9.4,較上季度略降0.2個點,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高1.8個點。
從能源、原材料等基礎性行業來看,隨著我國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加大,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不同程度回落,對相關行業景氣產生一定影響。其中,煤炭行業景氣指數繼續上升,石油行業持平,電力、鋼鐵、有色、化工、非金屬礦物制品等行業不同程度回落。數據顯示,四季度煤炭行業景氣指數為106.7,比上季度上升2.1個點;石油行業景氣指數為102.6,與上季度持平;電力、鋼鐵、有色、化工、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01.0、103.2、102.1、102.3和101.3,分別比上季度回落0.4個、0.8個、0.5個、0.7個和0.7個點。
從生產看,受同比基數抬升影響,工業生產增速繼續回落,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1月至9月增速回落2.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6.1%,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0.4個百分點。從月度變化來看,工業生產單月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10月至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3.5%、3.8%和4.3%。隨著政策措施落地顯效,工業生產增長逐步加快。
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高技術制造業以及裝備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對工業穩定增長帶動引領作用增強。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從產品來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增長145.6%、44.9%、33.3%、22.3%,新興產品、電子產品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需求恢復出口增長助推企業銷售平穩提升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9.4%,比1月至9月回落2.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9.7%,與1月至9月兩年平均增速持平。工業企業銷售增速回落主要與同比基數的抬升有關。總體來看,工業企業銷售實現平穩較快增長,一方面與工業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有關;另一方面國內需求平穩恢復、出口持續快速增長。
分行業來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營業收入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前期價格快速上漲的煤炭、原油、天然氣、鋼鐵、有色等能源原材料產品價格高位運行,受其影響,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行業兩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9.0%、12.1%、18.5%和17.4%,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而石油加工業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增速為7.3%,比1月至9月增速加快0.2個百分點。醫藥產業加速向中高端領域邁進帶動行業附加值提升,國家醫保談判也加快藥品銷售的放量,1月至11月,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增速達12.1%。制造強國戰略深入推進,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的營業收入呈相對較快增長,兩年平均增速均在10%以上,高于全部工業平均增長水平。紡織服裝行業受節日消費升溫、海外訂單回流等因素帶動,銷售狀況逐步改善,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同比下降2.9%,降幅與1月至9月持平,比1月至8月收窄0.3個百分點。
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我國疫情防控優勢帶來的供給優勢持續顯現;加之圣誕節前海外消費需求集中釋放,以及我國穩外資穩外貿政策措施帶來紅利,出口持續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出口1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4%;對美國、歐盟、東盟、日本出口分別增長19.0%、23.7%、17.7%和8.5%。與此同時,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日益緊密,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6%。
工業品價格上漲勢頭受到初步遏制
我國積極應對煤炭、鋼鐵等能源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的壓力,通過釋放產能增加供給、投放儲備平抑價格等政策“組合拳”的落地,工業品價格持續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2021年四季度各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5%、持平和下跌1.2%;同比分別上漲13.5%、12.9%和10.3%。從構成看,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環比由上漲轉為下跌,生活資料出廠價格環比由溫和上漲轉為持平。四季度各月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3%、下跌0.1%和下跌1.6%。
分行業看,在保供穩價政策作用下,煤炭供應增加,社會庫存回升,煤炭價格逐步回落,10月至12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0.1%、下跌4.9%和下跌8.3%。隨著煤炭價格回落以及基建地產等需求端增長的走弱,鋼鐵、有色金屬價格不同程度回落,10月至12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5%、下跌4.8%和下跌4.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環比分別上漲3.6%、下跌1.2%和下跌1.4%。國際油價四季度呈先跌后漲高位震蕩態勢,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幅回落,相關化工產品價格隨之回落。10月至12月,石油加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3%、上漲1.7%和下跌6.3%。全球芯片供應緊張態勢有所緩解,我國電子、汽車行業產品價格不同程度回落。10月至12月,汽車制造業產品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1%、上漲0.2%和下跌0.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品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1%、下跌0.2%和下跌0.3%。在國內經濟穩定恢復的背景下,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措施加碼有效促進工業企業利潤快速增長。1月至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8.0%,比1月至9月回落6.7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8.9%,比1月至9月的兩年平均增速微升0.1個百分點,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
2021年,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2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8個行業下降,1個行業由盈轉虧。其中,價格高位運行的煤炭、石化、鋼鐵、有色等能源原材料行業利潤仍呈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1月至11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3.9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0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倍。上述能源原材料行業利潤總額兩年平均增速均在30%以上。醫藥、IT設備制造業的營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38.2%和22.5%,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總體增長水平。
四季度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為7.0%,比上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仍處相對較高水平。在中經產業景氣指數重點監測的11個行業中,煤炭、醫藥等行業銷售利潤率相對較高,分別為23.5%和20.2%;化工、石油、非金屬礦物制品等行業也超過工業整體水平,分別為9.8%、8.7%、8.6%;服裝、鋼鐵和電力等行業銷售利潤率偏低,分別為4.9%、4.5%和3.4%。
政策發力注入發展新動能
2022年,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注重效能提升,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進度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靈活適度,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有望加碼;同時進一步合理釋放流動性,1月17日央行公布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10個基點,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策不斷發力有助于改善企業預期,撬動社會資本,為工業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隨著保供穩價、助企紓困等政策落地,上游能源原材料價格漲幅回落,企業盈利狀況好轉,工業訂貨狀況有所改善。2021年10月至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中的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8.8%、49.4%和49.7%,連續2個月回升。海外需求方面,奧密克戎毒株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帶來沖擊,我國出口補缺口效應有所增強。11月至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48.5%和48.1%,高于8月至10月期間水平。同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將為我國外貿企業發展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
“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和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加速推進、傳統產業加速向綠色低碳化轉型,企業投資空間進一步拓寬。2021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4.5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高技術產業領域和民生補短板領域仍是市場投資熱點。2021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和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7.1%和10.7%,比全部投資增速分別高12.2個和5.8個百分點。隨著投資信心回升,工業投資意愿持續改善。2021年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兩年平均增速自8月以來連續5個月保持上升態勢。新能源、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投資意愿更為強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雖然工業經濟呈持續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奧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對世界經濟復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帶來影響;石油、天然氣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沖擊世界經濟,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央行對貨幣政策采取收緊態度,市場擔憂情緒上升。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從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嚴峻的國際環境給我國經濟造成較大下行壓力。
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在全球表現突出,為工業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完備的優勢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工業經濟應進一步鞏固和夯實發展,精準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穩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產品供應;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制造業延鏈強鏈補鏈;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構建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推動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以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報告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聯合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