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我國中部地區區位條件優越,市場潛力巨大,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差距。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制定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公布,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中部地區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鞏固已有成果,積極爭取新的突破,在全國高質量發展中爭先崛起。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新產業為重點,以優勢企業為龍頭,推動中部地區縣域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縣域的產業發展需要超前規劃,科學規劃。中部地區縣級政府應注重制定科學的產業框架,將發展規劃從短期拓展到中長期,打造產業生態體系,加快建立精準化、差異化、個性化的“一鏈一策”政策供給機制。其次,應強化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滿足發展需要的產業要素要在規劃的落實和新產業的引入同時予以充分保障。最后,發展產業還需要形象展示和品牌塑造。形象的提升對于新產業的引入與發展有著強大的助力。在推動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安徽省靈璧縣塑造了一個典范。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靈璧縣搶抓機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前景,提出打造新型軸承產業集聚基地作為工業強縣的戰略選擇,為構建新時代縣域發展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條工業強縣新路徑。
為打開軸承產業發展的局面,靈璧縣編制《靈璧縣百億級軸承產業發展規劃》《靈璧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概念性規劃》,對軸承產業發展方向、路徑進行了設定。隨后靈璧縣陸續印發了《靈璧縣加快軸承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實產業規劃,全方位服務企業,高標準建設軸承產業園,為軸承企業入駐提供最完備的基礎保障。發揮鄉賢資源、企業家群體、產業協會的重要作用,通過“以商引商”“駐點招商”等靈活方式主動“招大引強”,簽約引進上中下游企業30余家,逐步形成專業分工明確、配套能力完善的產業鏈條。依托洛陽軸承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團隊,共建省級軸承研發中心、檢驗檢測中心。
為解決企業用工難,靈璧縣直部門千方百計為企業招攬合適的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與合肥工業大學、宿州學院等院校合作,為軸承企業進行訂單式技術培訓,堅持靶向引才、訂單育才、精準用才,通過“校企共育”促進“產教融合”,滿足企業用人用才需求。為解決企業融資難,靈璧縣每周召開一次融資擔保項目評審會,為受疫情影響企業加大融資、擔保力度;設立軸承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專項支持軸承企業融資貸款及擔保業務風險防控。
靈璧強化服務,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堅持“兩個為本”——配套項目的謀劃要以企業為本、以員工為本,主動反思行政審批事項環節不優、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實行“五個一”工作法,對一個招商引資項目,落實一名包保領導、一個牽頭單位、一套服務專班,堅決一抓到底;成立“推進軸承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軸承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專門服務產業發展。
【本文作者為巢湖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教授】
責編:于 飛/美編:王嘉騏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