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理響中國 > 正文

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只要我們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就一定能夠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民族教育,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民族緊緊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堅持黨的領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保證。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做好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到加強民族團結的各方面。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各級黨委的工作計劃、方案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要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把黨的民族政策講清楚、說明白,讓基層群眾聽得懂、理得順,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文化基因。文化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發展的精神動力。中華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共同創造和積累的,已經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脈之中,將各族兒女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我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認同,共同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一要正確認識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既要深刻認識其多樣性,更要強調其共同性,多宣傳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二要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把中華民族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紐帶。我們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創新形式彰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同時,還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植入社區建設、走進家庭生活,聚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動力。

加強民族教育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智力支撐。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促進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是助推我國教育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行動指南。民族地區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是加快發展民族教育,促進各民族團結奮斗的關鍵,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舉措。一要大力發展民族教育,為民族地區培養人才。民族人才是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不斷加強民族教育,創新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及激勵機制,培養一批愿意扎根民族地區、熱愛民族工作的高素質人才。要不斷改善教育條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二要認真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使之成為促進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橋梁。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首要條件。大力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推動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作者分別系長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重慶市中特理論研究中心市教科院分中心兼職研究員、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趙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