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歷史根據(9)

歷史充分證明:“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15]馬克思主義通過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了認識和把握世界及其客觀規律的科學基礎;通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運動規律的揭示,剖析了社會歷史沖突的根源、客觀趨勢和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論證了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條件及其歷史使命;通過剩余價值規律的揭示,闡明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歷史邏輯,揭示了資本主義自我否定的內在根據;通過原始社會解體和私有制起源研究,以及國際工人運動的經驗總結,揭示了通過無產階級專政達到消滅階級、進入無階級社會的現實道路。這些基本原理,是我們今天還必須努力堅持的科學真理。

毛澤東同志指出,學風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既然是這樣,學風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16]學風是否端正,不僅關系到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科學評價,更關系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這一根本,是檢驗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由衷地認識到:“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17]這是全黨高度團結統一的思想保證。

注釋

[1][德]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吉洪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頁。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8頁。

[3][5][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2、545、17頁。

[4]《列寧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64頁。

[6][7][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7、537、210頁。

[9][英]拉爾夫·達仁道夫:《現代社會沖突》,林榮遠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28頁。

[10][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40、428頁。

[13][14][15][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6頁。

[16]《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3頁。

責 編/張 曉

侯惠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講席教授,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當代意識形態理論。主要著作有《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批判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和現狀(上、下卷)》(合著)、《新中國意識形態史論》(合著)。

The Historical Basis of the New Leap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ou Huiqin

Abstract: The major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and its Sinicization are scientific treasures. Its historical status is not the result of "subjective exaggeration", but an objective truth that can stand the test of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millions of people. Only by revealing the objective historical basis of these maj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can we achieve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bjective historical basis of why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the new leap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verlapping two "historic periods", the interlocking "two overall situations" and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of the "two relationships".

Keywords: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question of the time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上一頁 1 23456789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