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新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北京冬殘奧會正如期舉辦,舉國上下正在迎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政策層面,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十四五”時期有關數字經濟發展、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國家應急體系建設、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戰略規劃正在穩步有序實施推進。這一系列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關乎百姓民生福祉,也對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清明(照片為代表獨家提供)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年,醫藥行業要全力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全面助力“縣要強、鄉要活、村要穩、上下聯、信息通”的基層醫療改革,全力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慢病防治挑戰。因此,圍繞發展藥品大包裝方便百姓合理用藥、拓展零售診療服務基層需求、發展可穿戴器械和推進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清明提交了多項建議。
積極發展大包裝藥品,降低藥價、節約資源
當前,市場上很多藥品是小規格包裝,有的甚至存在過度包裝,包括一些不必要的功能性包裝和復雜的中間包裝等。一方面,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用藥方便性,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另一方面,臨床藥品調劑工作需要花大量時間拆分包裝、調劑分包,發藥時再給患者多種小包裝藥品,容易造成用藥差錯。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慢性病人群均已超過2億人。這些人群通常存在合并用藥、病程較長的情況,長期用藥容易出現錯服、漏服或誤服,容易導致一定的安全風險。
經過一系列走訪調研,于清明代表提交了《關于積極發展藥品大包裝降低慢病成本節約資源的建議》。第一,建議制定鼓勵藥品大包裝生產和使用的政策,引導企業、醫療機構生產或使用大包裝藥品,特別是對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合并癥、腦梗塞后遺癥等重大慢病的常用藥品采用大包裝,進一步降低成本和藥價,減少臨床拆零和調劑強度,縮短發藥時間,降低用藥差錯,節約藥包材,落實“雙碳”行動。第二,建議推廣數字化精細化拆零分包裝技術,實現全程追溯,強化質量監管。由于精細化分包裝技術可根據處方細化到每次服藥,能有效引導患者準確用藥,并通過關聯系統提供用藥提醒,可避免漏服和重復服藥,也方便患者攜帶,使服藥更安全、更輕松,患者、臨床和企業多方受益。
積極拓展零售藥店功能,滿足居民購藥和公共衛生需求
近年來,我國藥品零售規模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0年銷售總額超過5100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顯著高于藥品流通行業整體增幅。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藥店成為百姓購買防疫防護物資、各類藥品,特別是慢病、特病處方藥的重要場所。藥店處方藥、醫療器械和大健康產品銷售呈現顯著增長態勢。
但總體來看,人口老齡化加速、線上購藥需求提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使零售藥店的傳統線下交易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消費者希望能隨時隨地買到藥品、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切換。盡管很多藥房積極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為消費者提供 B2C、O2O等互聯網+多業態的線上線下增值服務,然而在網售處方藥、線上醫保支付等方面,由于缺少處方流入、線上統籌和個人支付制度許可,老年人、慢病、重病治療藥品難以通過互聯網+三醫聯動方式滿足需求。此外,分布于全國各地的55萬余家藥房尚未充分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
為提升零售藥房在“三醫聯動”改革中的價值,切實增強服務基層百姓的能力,助推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確保零售藥房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于清明代表提交了《關于擴大零售藥房經營范圍和職能,提高對老百姓服務能力的建議》。一是建議擴大零售藥房基本功能。選取一批大型連鎖零售藥房進行網售處方藥試點,通過對接電子處方、承接線上醫保支付,打造“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的網售處方藥模式,授權藥房參與線上統籌、普通兩大類醫保支付平臺建設,滿足百姓多場景購藥需求。二是建議將零售藥房納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選擇部分大型連鎖零售藥房承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任務和防疫物資儲備與公共分配職能,使零售藥房更好地與醫療機構協同,共同抗擊疫情,成為百姓的“健康小屋”,在“三醫聯動”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中發揮更大價值。
科學發展可穿戴器械,積極回應百姓健康訴求
近年來,隨著老齡人口數量和居家健康管理需求的增加,在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遠程醫療、移動醫療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家用可穿戴醫療器械前景廣闊,市場上已經涌現出很多可穿戴醫療和健康產品。但是,部分產品在功能集成、數據精確、多應用場景和復雜病況精準識別、隱私安全保護等核心要求上存在技術短板,影響到推廣應用。產品創新迭代不足,功能設計集中于心電、血糖、血氧監測等范圍,圍繞母嬰、老人、康復患者健康監測進行設計的產品不多。有些產品數據響應靈敏度不高,程序科學性等缺乏統一衡量標準。基于此,于清明代表提出了《關于家用可穿戴醫療器械發展的建議》。一是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指導政策,鼓勵家用可穿戴醫療器械創新;二是建立可穿戴醫療器械的相關技術標準,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質量水平和服務支持,推動可穿戴醫療器械向小型化、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和標準化發展,改善產品良莠不齊的現狀;三是優先將偏遠地區用戶群體和老年人群遠程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持可穿戴醫療器械接入各地相關醫療服務平臺,鼓勵可穿戴醫療器械向普惠性發展。
加快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醫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技術等特點。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相對復雜、進程相對較慢,同時這也意味著發展空間巨大。
當前,醫藥供應鏈服務領域暴露出集中度不高、運營效率較低、企業間互聯互通不足等問題。藥械監管鏈條上存在追溯與監管缺乏統一調度與管控的問題。隨著兩票制、集采等政策的推進以及新技術、大數據的發展,醫藥供應鏈服務領域需要滿足安全、及時、準確、透明、協同、高效等諸多要求,醫藥流通網絡需要向扁平化、多倉一體化、智能化發展。未來,精準滿足客戶需求,持續規范化操作流程,實時準確市場追蹤,透明完整質量追溯,定制個性化健康服務,提供極致的數字化體驗的醫藥供應鏈服務,這些將極大賦能醫藥行業和醫療領域高質量發展。
為加快推動醫藥行業進入數智化管理的新階段,使行業持續降本增效,同時助力智慧監管,嚴控風險隱患,于清明代表提交了《關于推動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行業智慧監管的建議》。第一,建議多部門聯合制定鼓勵政策,力推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應用創新;第二,大力支持遠程醫療、移動診療、數字化醫院、數智物流等協同發展;第三,打通醫藥行業從上游廠商到下游客戶的全數字化業務鏈路,構建多層次管控的數字化體系,實現穿透式監管,助力行業降本增效、提升發展質量。
數字化轉型也是國藥控股“十四五”期間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國藥控股正在積極謀劃和推進數字化轉型,致力于解決行業堵點、痛點問題,更好滿足醫藥大健康服務需求。據悉,2021年國藥控股成功上線醫療器械B2B電商平臺“多采商城”,截至2021年11月累計完成訂單金額超過24億元。與國家藥監局信息中心合作,成功上線 UDI服務公益平臺,幫助醫療機構解決醫院編碼與UDI對碼的難題,協助醫院導入國際通行的醫療器械“唯一身份證”UDI,已有超過280家醫療機構注冊。采用自主研發FLI+SPD綜合服務方案,力推醫院耗材集配業務,助力醫院精益化管理。國藥控股自主研發的“全溯”系統采用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自動化技術,覆蓋疫苗供應鏈、疫苗物流作業、全程冷鏈監控、全程追溯服務等疫苗業務場景,實現疫苗供應鏈和追溯雙閉環,為疫情防控作出了央企貢獻。
積極建設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推進醫養康養示范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將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等方面提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
于清明代表提交的《促進老年健康服務發展的建議》《關于完善我國“醫養康養”服務體系推進示范項目的建議》,立足老年人對美好健康生活的新需要,呼吁社會充分關愛老年群體,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提升老年人群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使行業緊抓“銀發經濟”機遇,將人口老齡化挑戰轉換為經濟社會發展動力。
當前,老齡人群健康服務面臨諸多挑戰。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健康服務支撐體系尚未有效建立。老年人群整體健康狀況堪憂,近1.8億老年人患有慢病,慢病管理體系尚未與老年患者的需求緊密契合。失能、失智老人增多,居家、長期照護體系尚不完備。老人健康養老需求向多層次、多元化發展,養老資源供給不足、質量良莠不齊。同時,醫養康養產業發展還處于破冰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政策的依賴度很高,市場化不足,服務設施和服務能力尚難以滿足老齡人群的實際需求。
有鑒于此,一是建議優化老年健康資源配置,推動部分空床率高的醫院向老年醫院轉型,大型綜合醫院增加老年病床數量,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出臺家庭醫生有關激勵政策,提高失能、失智、重病、高齡、低收入等老年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推動產學研醫深度合作,創新老年人可穿戴醫療產品。建立居家照料人員培訓機制,不斷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質量。二是建議盡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面向普惠市場開展整合式醫養康養服務,打造包括醫療、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在內的醫養康養產業模式,打造包括老年預防保健、急病救治、慢病防控、中長期照護在內的完整醫養服務鏈條。積極發展“互聯網+養老護理服務+醫養康養產品”模式,實現醫養康服務網絡、資源網絡延伸。有效利用社會零售藥房提升醫養康養服務能力。鼓勵發展醫養康養產業投資平臺、運營平臺,促進要素資源整合,形成持續投入機制,確保政策落地見效。積極謀劃一批醫養康養示范項目。鼓勵企業探索建立服務標準,推進醫養康養產業持續創新發展。
國藥控股:鞏固核心優勢,力推創新發展
2月28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指導意見》,對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提出明確要求,為國資央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發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國藥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國藥控股一直緊緊圍繞國藥集團“四梁八柱、百強萬億”總體戰略,建立和強化創新驅動力,積極調整業態結構、謀劃大健康產業鏈發展。“十四五”期間,在鞏固藥品流通等核心優勢的基礎上,將力推醫療器械工業、基層零售診療和醫養康養事業等。
醫療器械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朝陽產業,增長勢頭迅猛。近年來,國藥控股醫療器械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在進一步聚焦高端產品分銷,發展集中配送、院內物流、智慧后勤等供應鏈增值服務的同時,積極拓展醫療器械制造領域,謀劃3D、AI和其他微創醫療技術產品的創新研發迭代。同時,積極聯合高校、科研和臨床機構,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醫療器械聯合創新平臺和原創技術策源地,在聯合創新中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推動醫療器械及其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