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兩會的關注重點。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文件指出,“全面梳理短板弱項,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制造并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持”“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這為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見,農機和農業要抓住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等顛覆性新技術發展的機遇,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三農”工作轉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階段。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取得了顯著成就,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農機裝備的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尚處于起步階段,新技術在裝備和農藝上的融合應用滯后,農機與農業的融合發展不足等。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亟待破解的難題。
在農藝科技方面,也存在著基礎研究和應用模式創新不足、數據采集運用相對落后等問題,農藝科技含量亟待進一步提升。此外,從農機裝備端到生產應用端,再到管理平臺端,還沒有實現端對端的打通,尚未形成“天、空、地、人、機”五位一體的全程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的農業體系,農機裝備企業、智慧農業企業、工業互聯網企業之間的融合創新也需增強。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提出,加速將新技術應用到農機裝備和農業生產之中,可以有效突破傳統技術不足的瓶頸,實現換道超車。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在市場端,優化農機購置和應用補貼政策,完善補貼兌付方式。要削減對低端農機的補貼,加大對智能農機、大型聯合收獲機、動力換檔拖拉機等先進農機的補貼。
二是在制造端,大力支持企業的高端農機研發。從立項、試制、試銷到批量上市,要有相關支持政策引導,增強企業研發動力。
三是在頂層設計端,把農機農業的融合發展,納入到鄉村振興總體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