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培育新發展階段新優勢

【摘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20年后的今天,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實施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打造我國對外開放升級版的新選擇。新發展階段對高水平開放的新要求表現在: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新開放格局為目標,以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為核心,以新開放競爭優勢為內容,以國內高標準的市場經濟為保障實施更高水平的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后實施高水平開放的新路徑在于協調發展內外聯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培育新開放競爭優勢,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打造一流的對外營商環境,提升外資利用水平。

【關鍵詞】世界貿易組織 高水平開放 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圖分類號】F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1.003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文簡稱《建議》)指出要“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國內大循環必須實施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2021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進一步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下文簡稱WTO)20周年,總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經驗,進一步實施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新發展階段構建開放發展的新格局,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都具有重要意義。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后以高水平開放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的新要求

加入WTO20年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這一階段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階段,是邁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開放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內建設高水準的市場經濟,對外積極推動WTO改革,實施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積極打造對外開放的升級版。依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涵包括:一是實施更大范圍的開放,二是實施更寬領域的開放,三是實施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四是依托國內大市場的開放。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是要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是新一輪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目標是使中國經濟發展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為此更高水平的開放要從市場開放轉向制度開放,從參與全球化轉向主導全球化,從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對外貿易轉向以競爭優勢為基礎的對外貿易。從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涵出發,加入WTO20年后實施更高水平開放,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的新要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實施更高水平的開放。高水平開放作為我國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加入WTO20年后對外開放新的戰略思路,必然要貫徹新發展理念。首先,高水平開放以創新為動力。以往我國的對外經濟是依靠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傳統制造業和優惠的政策等優勢發展的。而加入WTO20年后實施的高水平開放需要依靠先進科學技術、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新產業領域和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等新模式。其次,以開放的思想作為引導。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開放理念作為目標實施高水平開放。加入WTO20年后的高水平開放不僅是我國自身更深更廣的開放,同時也是中國在全球化治理中掌握話語權,帶動經濟全球化更加開放、公平、平衡發展的新要求。再次,高水平開放以協調、綠色發展作為方法和保障,我國的開放是從沿海沿邊地區的開放和傳統加工制造業開始的,經歷了能源、資源和環境高代價高增長的階段。加入WTO20年后的高水平開放是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并重,是先進制造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進一步開放,是結構更加合理的可持續的發展。最后,以共享成果作為歸宿。我國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加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一方面是順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通過高水平開放,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現,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和平發展,實現世界的共同繁榮。

以新開放格局為目標實施更高水平的開放。高水平開放要以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為目標,積極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首先,高水平開放要實現更全面的開放。我國沿海地區的開放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在高速發展階段,國內開放發展的格局出現了顯著的空間差異,因此要通過“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引領內陸地區的開放型經濟發展。[1]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設立等舉措,都體現出現階段我國在內外空間擴展中形成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新局面,高水平開放是更全面的開放。其次,高水平開放要實現更寬領域的開放。我國主動降低產品關稅,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減少負面清單,逐漸打開國內內需市場,推動服務業、農業等產業在更多更寬領域的擴大開放。[2]最后,高水平開放要實現更深層次的開放。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已經融入國際分工的過程中,目前世界經濟格局在不斷變化,全球化經貿規則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加入WTO20年后的今天,我國要對以往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逐步改革,努力在世界經濟中獲得主動和話語權,積極參與WTO改革,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動開放向更深層次邁進。

以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為核心實施高水平的開放。加入WTO20年來,我國產業發展逐步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我國產業集群只能利用自身低勞動力價格和自然資源優勢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低端。實施高水平的開放必然要求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一是以高技術、高附加值、信息密集等為特征的生產性服務業能夠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和技術資本引進制造業,推動制造業價值鏈由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加工、制造環節向高端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有序攀升,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二是完善對外貿易政策和吸引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鼓勵制造業企業加強國際間的科研合作,重點鼓勵支持對外直接投資,設立科研開發中心,增強外貿的技術經濟聯系,改變加工制造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的狀態。三是進一步完善本土企業攀升國際價值鏈高端的政策環境。研究制定高新技術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政策,加強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的有效銜接,在投融資、技術標準、品牌塑造、內外營銷、政府采購、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等方面形成協同一致的創新激勵政策。

以新開放競爭優勢為內容實施更高水平的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原先傳統的比較優勢已經不能滿足我國在國際上競爭的要求,高水平開放應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一是在技術要素層面,我國在國際分工中面臨著“低端鎖定”的問題,并且許多關鍵核心和高端技術都屬于其他國家。在新發展階段我國需要補齊自己的技術短板,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特別是在其他國家技術還不成熟的新興前沿科技領域進行布局,打破高端技術壟斷局面。二是在人力資源層面,由于人口老齡化、生活成本的提高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等因素,我國廉價勞動力這一比較優勢已經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應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優勢。我國擁有大量受到高等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人才,我們要更加重視對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吸引國外優秀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人力資本。三是體制機制方面,需要破除高水平開放中的體制機制障礙。為適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外貿體制改革要提高外貿便利化水平,積極發展新型貿易方式。著力推進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在高水平開放中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四是在制度和環境方面,針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和環境發生的新變化,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和完善我國涉外貿易和投資的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與國際高標準的制度體系接軌,同時以有效的制度供給為我國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提供保障,從而打造更公平合理更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以國內高標準的市場經濟為保障實施更高水平的開放。更高水平的開放需要以國內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為支撐,以國內高標準的市場經濟為保障。一方面高標準的國內市場經濟是高水平開放的基礎。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的時間較晚,在國際貿易中甚至還有國家不愿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批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實現更高水平開放的基礎應該是更高標準的市場經濟體系,建設具有更完善的產權保護、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公平競爭機制的市場經濟。另一方面高水平開放需要更大更有效的進口和出口市場。雖然我國已經是進出口貿易的大國,但是從出口方面看,我國目前主要出口商品流向集中,出口市場相對集中,商品價格和附加值較低。這會造成我國對某些市場產生較大的依賴性,容易在貿易沖突產生時被制裁,在外部環境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龐大的出口帶來的效率較低。從進口方面看,長期存在的貿易順差使得一些國家指責我國貿易自由是單向、不公平的,并將許多問題歸咎于我國的出口沖擊,而我國以往較高的市場準入條件,使國內市場缺少同類進口產品的競爭,造成市場上存在著很多低效率的企業。因此,在我國施行“一帶一路”倡議、雙邊自貿協議、設立自貿試驗區、放寬市場準入、降低關稅等措施下,高水平開放具有更廣闊和有效的國內外市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后以高水平開放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的路徑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我國堅持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改革解決了發展的動力問題,開放解決了發展的空間問題,改革和開放相結合給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特別是加入WTO20年來,我國積極加入全球化浪潮之中,促進了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使得我國深入參與國際分工體系,成為了一個開放大國和國際貿易大國,推動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造就了中國經濟奇跡,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加入WTO2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國際地位和世界影響力的提升,與世界的關系也出現了更加深刻的調整。加入WTO20年后,我國要建設范圍更大、領域更寬、層次更深的高水平的開放經濟,積極投入到全球經濟的治理中,為世界經貿發展提供新平臺,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協調發展內外聯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總結加入WTO20年來的經驗和成績,把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相結合,利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以“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一是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實現了我國和歐亞非其他國家的聯通,我國得以利用技術、資金等優勢與沿線國家展開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融資和產品進出口等合作,既帶動了沿線國家的發展,又推動了我國產業機構升級和轉移。“一帶一路”的推行改變了我國內陸地區閉塞的區位條件,特別是隨著交通運輸水平的提升,內陸地區開始成為開放新前沿,沿著“絲綢之路”走出去會經過中西部地區,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全方位開放發展。二是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和基礎設施。我國要形成內外聯動全面開放新格局,在提出相關發展戰略之外,還要為開放經濟高水平發展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載體支撐。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就是我國對標國際高水平貿易投資規則、開展對外經濟建設的重要載體。2013年以來,我國分別建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開放要不斷加強自貿區這類開放平臺的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采取科學管理辦法,同時加快高鐵、航空、水運等交通網絡和基礎設施建設,構筑起方位更加平衡、領域更加寬廣、時空更加開放、內外聯動更加緊密的對外開放,助推我國與周邊和世界關系的深入發展。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參與治理的能力。加入WTO2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我國國家綜合實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高。我國除了在國內要形成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經濟新體制外,還要推動全球化治理結構的變革,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制定,以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推動高水平開放。我國要提高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能力。一是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制度型開放是實施更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內容[3],推進制度型開放是實施更高水平開放的重大舉措。要積極參與貿易和投資領域多邊合作,實施外商投資法和相關配套法規,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二是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推動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建設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由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三是重視開放人才隊伍建設。人才素質的提高對于國家綜合實力起到關鍵性作用,我國需要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應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提供必要的保障機制,從而激發和提升我國人才的實力、創造力和活力。四是我國還應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過程中,時刻保持對貿易陷阱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敏感度,建立相應的預警和保障機制,提高我國應對貿易摩擦的能力。

培育新開放競爭優勢,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加入WTO20年后我們實施更高水平開放的目標是在新的經濟全球化格局下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國際環境。我國雖然已經是貿易大國,但國際競爭力和出口效益與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為此,我國需要在國際分工中完成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型,改變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鎖定”的局面,推動我國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

一方面,要落實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貿易強國建設。政府需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鼓勵和扶持企業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由以低附加值產品出口向以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轉變;還可通過與其他國家進行技術研發合作、人才聯合培養等方式,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經驗,最終提升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市場環境創造和社會制度創新等各個方面的活力。不僅要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還要增強對科技創新發展的靈敏度,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在對外開放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

另一方面,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培育服務貿易競爭優勢。在現行國際市場中,制造業分工的競爭已逐漸落下帷幕,而各國對于服務業的分工和市場競爭正在興起,服務產業開始逐漸為各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內生動力,因此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對于我國提升開放經濟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有著重要意義。加入WTO20年來雖然我國服務貿易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服務貿易逆差長期存在并且逐漸擴大,主要逆差存在于旅行、知識產權等領域。針對旅行包括留學、就醫、旅游等帶來的貿易逆差,我國應提高教育和高校辦學水平,留住本國人才和吸引外來學子;加強對醫療和保險體系的完善,加大醫療資源和人員投入,建立可靠的醫療監督機制,改善我國醫療環境、提高醫療水平;加大我國旅游業投資和宣傳力度,加快旅游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旅游舒適性和娛樂性,吸引更多外國游客。針對知識產權,我國應加強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激勵企業、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創新研發和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利用,特別是注重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把握,實現從依賴境外知識產權到建立我國知識產權優勢的轉變。對于整體的服務業而言,我國需要從宏觀角度對其進行全局發展規劃,可以引入多年來制造業開放發展的經驗,例如設立自由服務貿易區試點,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度,加大服務業開放水平,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利用競爭淘汰和迫使相關企業發展和改革,最終形成一種業內良性循環,推動我國服務業趕超和競爭優勢的形成。

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近年來國際競爭愈加激烈,原本發達國家的國際地位、市場份額和企業收益等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脅和沖擊,貿易保護主義在原本保護的意義上,又注入了“遏制”和“孤立”的因素。特別是這些年西方國家對我國產品的雙反調查范圍和領域越來越廣,采取的措施也越來越強硬,嚴重影響我國開放經濟的發展,阻礙我國發揮全球經濟治理的能力。特別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及貿易活動造成沖擊,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可能變得更嚴重。為此,總結我國加入WTO20年來對外開放的經驗,要支持和維護WTO為主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貿易自由化,和現行國際全球多邊貿易組織的國家展開合作,堅決維護中國在WTO中的合法利益,積極主導“一帶一路”建設、“金磚銀行”等新型多邊區域組織和機制,為反對貿易保護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同時,我國還應積極參與到國際規則的磋商和修訂中,應用好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對接高水平區域貿易規則,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制衡發達國家的霸主壟斷地位,構建更為開放、平等和互惠的全球貿易秩序。

打造一流的對外營商環境,提升外資利用水平。加入WTO20年來,利用外資是我國推動經濟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國原有的引資方式和質量已經逐漸不符合現階段高水平開放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了吸引更高質量的外資企業,將其前沿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入我國,需要建立一個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營商環境。這些年我國聚焦營商環境這一問題,實施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一個好的營商環境可以激發社會活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吸引更高質量外資,推動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一方面需進一步放寬市場和社會資本準入限制,消除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現象,消除國內市場壁壘,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中外企業提供平等競爭的公平環境,形成外資與本土企業普惠發展、共生發展的經濟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化開放制度改革創新,適應世界經濟貿易規則變化的新趨勢,對標國際經貿規則,深化開放制度改革,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實現簡政放權,形成真正高效率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同時參考國際標準建立科學系統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加強對外營商環境的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和優化,打造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對外開放營商環境。

注釋

[1]張二震、戴翔:《更高水平開放的內涵、邏輯和路徑》,《開放導報》,2021年第1期。

[2]丁安華:《以更高水平的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金融時報》,2021年12月13日。

[3]王孝松:《“兩個大局”下更高水平的開放》,《人民論壇》,2021年第1期。

責 編∕趙鑫洋

任保平,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研究方向為經濟增長質量、發展經濟學。主要著作有《經濟增長質量的邏輯》《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等。

[責任編輯:肖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