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二十大。越是重要一年,越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更好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日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九個“一號文件”,對于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下,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一系列相互交織的食物治理困境不斷涌現。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重要一年,以國內糧食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容不得半點含糊。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放在了第一位,提出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推動形成“大食物觀”,主動回應人們由“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新需求;需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千鈞之力守牢“大國糧倉”,推動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防止規模性返貧是脫貧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和前提。當前,脫貧地區尤其是原來的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部分脫貧戶發展能力比較弱,一些邊緣戶稍遇風險變故,就可能返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任務仍然極為艱巨。重要一年,必須要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重點是壯大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和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讓群眾從中獲得更多收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基礎是產業興旺。眼下,在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已經成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數字鄉村建設將信息技術和農業農村發展融合,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能夠促進我國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智慧農業使信息技術與農業各個環節實現有效融合,對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智慧農業。當前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和數字鄉村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應大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為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提供有力支撐。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重要一年,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引才機制、暢通選才渠道,精準引進“三農”工作優秀人才。同時,“三農”工作更離不開廣大基層干部的實干與擔當,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鄉村人才作用發揮機制,全面激活基層干部隊伍活力。
……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鄉村振興是歷年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重要一年,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開創“三農”事業新局面,努力交出一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優異答卷。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