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經濟法與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 袁達松
隨著數字化的深入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深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了人們的互動、工作、購物以及獲取服務的方式,甚至改變了創造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方式。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與此同時,數字經濟規則和治理體系的構建將對數字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經濟社會的數字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人依靠互聯網從事各項活動。數字經濟中,數據已成為一種關鍵的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蘊藏著巨大價值,也因此導致國家間由于數據資源不平等產生新的數字鴻溝。疫情使得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由數字鴻溝導致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愈發突出。因此,亟需推動構建科學合理的數字經濟規則治理模式,緩解分裂、彌合鴻溝。
跨越國界、連接萬物的數字技術,使全球技術和產業分工迅速擴展與深化。數字技術帶來了世界的共通,形成了世界性的虛擬網絡體系,進而促進了全鏈跨界體系的世界性發展,但現有數字經濟規則和治理體系建立在以發達國家主導的基礎上,未能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訴求。發展中國家目前在數據的跨境流動治理問題上拿不定主意、找不準方向,針對數據跨境流動的規則和治理問題難以達致有效的應對策略。此外,考慮到數字經濟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尤其是有關數據和數據跨境流動的風險,在現有的全球數字治理格局下,一旦數字經濟危機、數字金融危機、數據危機等全球性風險產生沖擊,國家作為數字經濟的主體無法獨善其身,而發展中國家抵御系統性的數字經濟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數字經濟規則的制定和治理合作上需要達成更多國家合作和政策對話,充分保障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在充分平衡不同國家的利益基礎上,尊重不同國家之間數字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制定不同國家都能以有益的方式參與的普適規則。總而言之,應推動構建開放包容的普遍適用規則,有序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包容性法治秩序。
全球數字經濟的平穩運行需要通過包容完備的數字經濟規則和治理體系進行保障。包容性的數字經濟規則需要在世界范圍內充分發揮其示范性的作用,既要充分尊重數字經濟主體的差異性,也要實現數字經濟規則的普遍適用,最大限度保障各方主體平等參與數字經濟的治理、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數字經濟中,各主體都有權表達其利益訴求,普遍性數字經濟規則的制定也不應專屬于某一個或某幾個國家,以避免產生數字經濟的“數字霸權”。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不是僅依靠單一經濟主體就可實現的,相互依存能夠創造相互聯系的條件,更有利于促進各方利益的協調。此外,由于數字經濟中的風險具有全球性以及瞬時性的特點,單一主體難以對類似風險實現有效化解,因而數字經濟也需要全球的、國際層面的普遍規則和治理體系,以維護數字經濟下多元差異但互相包容的局面。此種治理體系將是包容性的,能夠實現數字經濟的發展平衡,且能充分考慮到不同國家的利益和訴求。在包容性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框架下,數據作為重要經濟資源,全球應逐步完善具有公共服務價值的數據共享化,由數據流動所帶來的利益應當在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實現合理分配,由數字產生的風險和危機能夠在這一治理體系下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全球范圍內或國際層面上的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和治理合作體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須有序推進。隨著數字經濟發展中區域性合作趨勢逐漸明晰,有關問題也可以區域層面作為基石,以區域性協定或機構為基礎推動數字經濟規則和治理體系的構建。相較于國家和經濟組織,更適合牽頭構建世界性的數字經濟規則的主體應該是權威性的國際平臺。
我國作為數字經濟新興強國,具有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前景。作為負責任的經濟大國,肩負著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一直以來積極推動區域性協定落地,世界范圍內的數字經濟發展中“區域性”的合作趨勢逐漸明晰。我們要積極推動構建包容性的世界數字經濟規則,回應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的法治需求,推動形成區域內或地區間統一的數字經濟示范性規則和治理合作框架,為大空間格局下的世界數字經濟新秩序提供法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