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北京3月18日訊:《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17日第5版刊發《不斷夯實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根基》文章,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馮剛,北京師范大學王振。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三年來,高校思政課建設更加注重遵循規律,不斷夯實工作基礎,著力凸顯育人成效,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在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努力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深化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守正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年來,高校思政課建設更加注重遵循規律,不斷夯實工作基礎,著力凸顯育人成效,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在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努力發揮重要作用。
高校思政課建設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深化
高等教育各門課程均有自己的特點和建設規律。辦好高校思政課,需要立足課程特點,從中國改革發展實際出發,不斷增進對課程建設規律性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來,高校對思政課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顯著增強。
一是堅持黨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才能更好地保證青年學生投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嚴格落實地方黨委思政課建設主體責任,推動建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近年來,黨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領導進一步增強,為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是堅持扎根中國大地建好高校思政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高校思政課的生成、發展與創新,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也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滋養。《意見》指出,各高校要重點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設定課程模塊,開設系列選擇性必修課程。202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選擇性必修課程建設方案。近年來,全國高校相繼開發選擇性必修課程,使課程更加體現中國發展實際,展現中華文化魅力,彰顯黨的歷史智慧。
三是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價值導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直是高校思政課的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五育并舉”成為新時代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兑庖姟窂娬{,要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此基礎上,《方案》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公共衛生安全教育等也融入課程。近年來,高校思政課的課程內容建設,充分展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導向。
高校思政課建設成效進一步凸顯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遵循思政課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三年來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不斷推進守正創新發展。
一是高校思政課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教師是辦好思政課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既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升課程親和力和感染力的重點。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9—2023年)》,實施專題理論輪訓計劃、示范培訓計劃、項目資助計劃、宣傳推廣計劃,進一步完善國家、?。ㄗ灾螀^、直轄市)、校三級思政課教師培養體系。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在國家相關部委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理想信念更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更扎實,教書育人水平整體提升,使高校思政課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二是高校思政課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遵循,高校思政課充分彰顯思想魅力和理論力量,讓學生接受科學理論的武裝和滋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各門課程始終,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歷史知識、實踐知識的同時接受價值引導;著力辨析各種錯誤觀點和社會思潮,積極傳導主流意識形態;不斷創新實踐教學,形成全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進一步完善“馬工程”教材的統一修訂,推進課程的統一設置,同時又注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教師教學能力顯著提升,更加關切學生的成長發展實際;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啟發學生科學思維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融入思政課,文化的滋養功能顯著提升。近年來,高校思政課遵循“八個相統一”規律,課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顯著增強。
三是高校思政課給師生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推進高校思政課持續創新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高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明顯增強。對于教師而言,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增進自我教育,實現育人自育,自身的政治素養、理論素養、專業技能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發展中,豐富科研課題、學術期刊、交流培訓、學位深造等內容,也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對于學生而言,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回應青年學生的思想理論關切,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都使學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高校思政課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和管理機制中,蘊含著課程創新發展的深層力量。對這些深層力量的科學把握和有效運用,為高校思政課的持續創新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一是青年學生成長發展更加需要得到關切。高校思政課與大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具有內在的耦合性,在高校思政課的創新發展中,課程內容也更加貼近青年學生的成長實際和發展需要。《意見》強調,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設計課程內容,體現不同學段特點,研究生階段重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本??齐A段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初中階段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高校思政課根據研究生和本??粕煌恼J知基礎設置內容,做好本專科階段課程內容和高中階段的必要區分和有效銜接,使得課程本身更加符合不同階段青年學生的特點和發展需求。
二是高校思政課協同育人機制不斷優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近年來,高校思政課協同育人機制逐漸完善,積極探索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結合,如2022年冬奧會上志愿服務活動的協同育人效果凸顯;積極促進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省級黨政機關領導帶頭講思政課成為新風尚;扎實推進掛牌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取得新發展。
三是高校思政課評價機制持續完善。科學的課程評價是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思政課適應新發展特征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遵循,高校思政課評價的創新探索取得顯著進展?!兑庖姟窂娬{,嚴把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明確與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特點相匹配的評價標準,進一步提高評價中教學和教學研究占比;《規定》進一步明確了思政課教師的崗位設置、評聘標準、教學和科研成果認定制度、職務(職稱)評價機制。近年來,在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持續深化中,這些評價機制改革紛紛落地,為高校思政課的持續發展注入了重要動力。
作者:馮剛,北京師范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振,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