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以創新驅動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

資源型地區是依托本地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發展起來的特殊類型區域,這些地區對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是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資源型地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

新時代新階段,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受限于資源、環境、技術以及人才等多方面條件,資源型地區在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累積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同時,這些地區粗放式發展的態勢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創新能力不足也導致新的發展動力不足。

在有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條件下,資源型地區要想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就要切實發揮創新對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在實踐中,資源型地區要在加快創新發展上下功夫,立足自身實際推動轉型升級,按照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不斷優化創新環境,著力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力爭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第一,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打造現代產業體系上下功夫。基于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優勢,資源型地區往往更多倚重資源型產業實現發展,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動力不強。在傳統產業發展面臨制約和“雙碳”目標約束的壓力下,資源型地區需審時度勢,依據內外部發展條件變化主動調整產業發展方向,逐步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方面,需圍繞傳統優勢資源型產業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以此推動現有發展引擎“脫胎換骨”,促進傳統產業沿產業鏈向上下游和中高端延伸拓展,逐步形成全產業鏈競爭優勢。重點是改變資源開采等產業的發展單一、粗放模式,錨定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推動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與下游行業耦合發展,加強能源產業改造升級,實現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

另一方面,需聚焦新興前沿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戰略前沿領域前瞻部署一批未來產業。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資源型地區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前謀劃產業發展,爭取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加快培育先導產業和新興支柱產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積蓄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第二,更好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快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鏈產業鏈融合,關鍵是要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要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正向激勵企業創新,反向倒逼企業創新。”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推動資金、人才、科研項目等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領軍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構建創新聯合體,有效集聚整合區域內創新資源,圍繞資源型地區亟需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技術,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應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二是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行業細分領域精耕細作,培育和創造具備領先優勢的核心技術,逐步成長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知名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三是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優勢,圍繞重點產業的關鍵核心領域和前沿共性問題研發和儲備一批前沿顛覆性技術;四是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發揮企業“出題者”的作用,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聚焦企業技術創新的多樣化需求承擔技術研發項目,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強化產學研用聯動。

第三,大力建設戰略人才力量,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大力建設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以創新驅動資源型地區發展,重點在于進一步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

資源型地區由于產業類型單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對支撐地區創新發展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各種要素的吸引力較弱,這一問題嚴重阻礙了資源型地區發展的步伐。面向未來,需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和企業需求引進和培養一批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和團隊,同時重視培養使用本地人才,著力提升產業工人技能水平,打造多層次產業人才隊伍。一是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戰略科學家、創新型科技人才及創新團隊的發現、培養和激勵機制,推動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局面。二是建立緊缺人才清單,探索特色引才育才項目,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加快推動高端人才向資源型地區流動。三是建立健全對前沿科技領域人才和團隊的穩定支持機制,強化配套科研條件支撐,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營造更加開放、公平、靈活的創新創業環境,增強資源型地區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