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經濟大家談 | 如何實現穩中求進

經濟大家談

作者: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黃恒學

穩中求進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工作總基調,對于做好我國經濟工作、提高治國理政效能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為穩定經濟大盤、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設定了政策方向。當前,需要政府和市場等主體協同,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切實發揮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長期政策效果。

實現穩中求進需要處理好哪些現實問題

在思想層面,要把握好穩與進的辯證關系、樹立堅定信心和良好預期。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穩與進的關系。“穩”是前提、是基礎,奠定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大局;“進”是目標、是趨勢,明確了改革與發展的方向。穩與進相輔相成,揭示了變與不變的相對性,要用全面的、系統的、辯證的思維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科學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其次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和良好的預期,把握我國長期堅持穩中求進的成功經驗,明確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局面,避免因為經濟波動和短期的低迷而對長期經濟發展喪失信心和預期。對此,政府加強預期管理、提供有效激勵是必要的措施。

在環境層面,要有效應對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帶來的挑戰。來自國內環境的挑戰一方面在于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唯效率”“唯GDP”的現象;另一方面在于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對我國經濟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經濟下行壓力是世界性的,各國都面臨著這一共同挑戰,再加上全球性疫情的沖擊,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我國必須針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做出有效應對,在新發展格局下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謀求不穩定環境下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在政策層面,各項政策從制定到執行的全過程要兼顧全面性、充分性、系統性。為保證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有效實施,我國必須打好政策組合拳。從政策目標來看,各項政策必須將穩和進統籌結合,只求穩或只求進都將導致政策的片面性。從政策內容來看,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針對適時的經濟狀況提出了相應的政策要點,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了“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七個方面的政策組合,豐富和拓展了政策內涵。各項政策必須在變化中求新、求進、求突破,彌補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短板,發揮我國市場經濟的優勢和潛力,在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過程中形成穩定的經濟增長新動力。

如何實現穩中求進

首先,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在黨的統籌布局和集中領導下,將經濟穩定和政治、文化、社會、人心等各方面的穩定相結合,既為經濟進步創造穩定的環境,又通過經濟穩定增長為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和條件。從黨中央到基層,都要高度重視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化能力,在制定和執行決策上吸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真正為經濟穩中有進地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有效指導。此外,需要發揮黨的宣傳影響能力,在全社會各領域營造穩中求進的氛圍,提升人民對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認識和理解。廣大黨員干部作為政策的踐行者,必須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更好地帶領群眾深入實踐,調動群眾參與穩中求進工作的積極性??傊?,黨能夠整合全社會的力量,促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穿社會各項事業,為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其次,必須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只有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充滿積極性和創新性,才能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目前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巨大、發展潛力巨大,但面臨著中小微企業成長難等問題。針對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要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加強產權保護,為市場經濟活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提供適度的、有效的、科學的市場監管。我國的“六穩”和“六保”政策就直接表明了穩定市場主體的重要性,并從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等與市場經濟息息相關的領域提供了政策規范,在今后市場經濟發展中需要針對各項政策制定配套性的、精細化的實施方案。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此,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調動國內投資與消費的潛力,緩解需求收縮的壓力;必須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源和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建立穩定的商品和服務供應鏈,避免供給沖擊;必須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穩定市場信心,最終推動市場經濟秩序的平穩運行。

最后,必須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發揮政府改善民生的基礎作用。在各項政策上,應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具體來講,既要把握宏觀經濟的規律和走勢,穩定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又要積極引導各類主體參與微觀市場經濟活動,鼓勵創業創新;還要建立和完善涵蓋收入、物價、醫療、教育、住房、就業、交通、環保等全部民生領域的社會政策體系,切實保障民生福祉,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只有增強發展的均衡性,牢牢把握民生底線,才能構建和諧的、持續的、進步的社會。站在政府治理的新階段,需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協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發揮第三方主體的作用,讓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到民生建設中,不僅穩定經濟、穩定社會,更穩定民心。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既要在量上保證社會財富的增加,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共享市場經濟發展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又要在質上優化社會資源的分配,促進城鄉間、地區間經濟相對均衡。政府必須在決策上堅持穩字當頭的目標,在實踐中克服不穩定因素、實施利于穩定的舉措,讓全民共享穩中求進的成果。

總之,在當前及今后的時期,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發揮其對于經濟、政治、社會等各領域的積極作用,調動政府、市場和其他社會主體的積極性,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立足于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原則下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行穩致遠、長效發展。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