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蔡禮強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探索中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民主的中國式民主道路,中國式民主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是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的高度統一。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不僅內含民主的價值理念,而且本身的形成就是黨踐行民主的結果。內嵌民主精髓的群眾路線天然具有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結合以及促進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高度統一的關鍵作用和獨特價值。群眾路線推動形成了全過程的參與民主、協商民主和政策民主,在中國式民主建構形成和健康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中國式民主的健全完善有助于更好地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群眾路線與中國式民主形成雙向推動和互相促進的關系。
【關鍵詞】中國式民主 群眾路線 人民民主 黨內民主
【中圖分類號】D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5.006
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并有鮮明特色的中國式民主道路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民主,始終高舉民主旗幟。早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提出新民主主義理論并成功建立了廣受贊譽的延安民主模式。“延安的民主模式是成功的,這已經被大量的歷史的、經驗的事實所證明。”[1]在承繼延安民主模式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繼續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擴大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進入新時代以來,民主被上升到決定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來定位和發展,“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可以說,民主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內在基因與不變追求。
正是因為對民主的重視和強調,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探索實踐中走出了一條新型民主道路,這條不同于西方民主的新型民主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中國的新型民主道路已經為實踐所證明是能夠充分回應人民需要、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在建黨百年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前所未有、古今罕見的高治理績效。不僅如此,中國還連續多年獲得遠遠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的高政府信任度。[3]高治理績效和高政府信任度充分證明中國的新型民主道路與西方民主模式相比具有突出的優勢。中國新型民主不僅重視民主形式,還重視民主的內容和實質;不僅重視民主選舉,還構建起一個從民主選舉到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所有環節在內的全過程民主。中國的民主與西方民主相比更加健全和完善,拓寬了民主發展道路,既具有民主普遍內涵又有自身的鮮明特色,發展形成迥異于西方民主模式的中國式民主。中國式民主深化了對民主的認識和理解,“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的經典原則和形態,有鮮明的中國特色”。[4]
由于長期以來民主成為西方國家輸出意識形態和政治對抗的重要戰略和策略工具,民主被簡化為以競爭性選舉為唯一標準形式,真實管用有效的中國式民主在西方的民主話語模式和標準形式下被貼上了不民主的“威權主義”標簽。中國式民主的成功實踐和豐富經驗堅定了中國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使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跳出西式民主的誤區,不再“局限于從概念和借助西方民主教科書來闡釋民主”。[5]中國式民主不是對西方民主模式、概念理論的照搬模仿或簡單借鑒,而是基于自主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走出了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人民民主的中國式民主發展道路。
中國式民主不僅超越了西方民主模式的一般范例,而且同時實現了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民主性、適用性和有效性多個目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構中國現代民主制度的智慧和能力。要準確認識中國式民主的建構形成及其發展完善,需要深入了解研究執政黨自身建設和國家民主政治建設是如何有機融合的,是如何在中國式民主建設中有效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的高度統一的。
中國式民主的關鍵是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的高度統一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民主的建構者和推動者,沒有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現代政治形態,中國不會走上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6]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的是人民整體掌握國家權力的人民民主,從而使中國式民主成為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高度統一的民主。
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中國式民主的實踐形態,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式民主的本質特征。有了人民民主的建立完善和不斷發展,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在人民民主實踐中有機統一起來。中國共產黨是建設中國式民主的核心主體,是建構形成中國式民主的決定性力量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作為中國式民主的領導者和推進者,離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式民主的建設和發展就會失去正確方向和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擔負著中國式民主建設者和領導者的重要職責與關鍵角色,這對黨的領導無疑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黨的領導決定著中國式民主的建設成效,黨只有實現正確領導才能擔負好中國式民主建設者和領導者的責任。黨的領導與中國式民主之間所存在的邏輯關系,決定了中國式民主的內在要求和根本取向是必須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并通過黨的正確領導來實現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的高度統一。
中國式民主的建設和發展必須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的高度統一,科學處理好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的關系是中國式民主健康發展的關鍵。黨能否實現正確領導不只是黨自身建設的問題,而且是決定著人民民主發展的重大問題。“黨的使命以及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之間的內在關系,決定了黨的建設應該將自身的建設邏輯與人民民主的發展邏輯結合起來。”[7]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將黨的自身建設邏輯與人民民主發展邏輯結合起來,關鍵就是要把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結合起來共同建設。這樣的邏輯關系,意味著只有處理好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關系,才能在黨的正確領導基礎上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的高度統一,才能推動中國式民主的健康發展和不斷完善。
中國共產黨在處理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關系上具有先天的優勢,是因為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在民主價值理念、實施措施和實現形式上都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民主,一直高舉民主的大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決定了黨從來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利益,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決定了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具有民主價值理念的一致性。黨內民主的主體是黨員,人民民主的主體是包含黨員在內的所有人民群眾,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主體地位同樣受到尊重,所享有的民主權利同樣得到相應的維護和保障,這說明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具有實施措施上的一致性。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在實踐中都會遵守民主的規則和程序,具有民主實現形式的一致性。這些都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擁有正確處理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關系的先天優勢和良好基礎。
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既存在廣泛的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時間上,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開始了民主探索和實踐,黨內民主先于人民民主。在作用上,黨內民主發揮著示范帶動作用,推動人民民主發展,黨內民主應成為人民民主的榜樣;而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對黨內民主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方關系上,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必須良性互動、協調促進,共同實現二者攜手前行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