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領軍人物 > 正文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再創新這個法寶不能丟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在北大國發院舉辦的第60期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中演講指出: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技術不見得是全世界最好的,與發達國家的技術還有差距,但我們可以把發達國家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作為創新的來源;在產業升級的時候,同樣可以把發達國家已經成熟、附加值比我們高的產業,引進、消化、吸收,這種方式通常成本比較低、風險比較小。

當然,學界也討論,中國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來推動經濟增長已經40多年了,現在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2551美元,快要變成高收入國家了。那我們是不是已經沒有機會引進、消化、吸收了?我們是不是必須自己發明新技術才有創新了?

這要看實際經濟狀況。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我把中國現在的產業分成五大類型:第一類是還在追趕的產業,即中國的技術和產值還不如發達國家的產業;第二類是領導型的產業,即已經是世界第一的產業,如家電產業、5G通訊等等;第三類是過去中國很有比較優勢,但是現在失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第四類是給中國帶來“彎道超車”機會的新經濟產業。因為新經濟的特性是研發周期短,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而中國是人力資本大國,再加上中國有國內大市場,產業配套齊全,所以“彎道超車”上面可以與發達國家直接競爭;第五類是戰略型產業,即發達國家有,中國沒有的產業。這些產業中國引不進來,不管是出于國防的要求以及經濟安全的原因,中國必須要自己發明和創造這些產業。

雖然我們把產業分成五種類型,但是這些產業比重不一樣,絕大多數還是屬于追趕型。比如2021年,中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比重占總制造業的比重為15.1%,也就是說約85%并不是高新制造業,絕大多數還是相對成熟傳統的產業。

另外,每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世界工業展覽會,每個展廳里面都有中國產品,但是中國產品在絕大多數的展廳的價格比其他國家產品低多了,為什么?這說明中國產品的質量、技術和發達國家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所以,中國絕大多數產業還是追趕型的,而追趕型的技術創新的最好方式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是發展中國家取得快速發展的法寶。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關系到中國85%的制造業。這個法寶不能丟。(明仁 輯)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