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局部疫情時有發生,給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帶來新挑戰。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必須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效激發民營企業投資活力,發揮其在穩投資方面的重要作用。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近期不少民營企業遭遇多重困難,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民營企業“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等現象,值得重視。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比如,“投資焦慮”影響了企業投資意愿。有企業認為,一些可以投資的賽道政策不明晰,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比如,“投資審慎”影響了企業投資意愿。地區沖突加劇資本市場動蕩,給民營企業帶來隱憂。同時,疫情多點散發、終端消費不振使得投資更加謹慎。還比如,“投資無利”也影響企業投資意愿。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促進了中國經濟穩定運行,但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高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共振,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
面對民營企業存在的這些問題與困難,各地區各部門需要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及時疏通化解。
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時指出,對領導干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當下,正是有關部門以“親”“清”政商關系來幫助廣大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的時候。
該“握手”時就“握手”,讓企業感到“雪中送炭”般的溫暖。各地要在及時了解民營經濟真實需求的基礎上,多出臺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和政策預期。比如,針對民營企業出臺更加有效的財政支持和稅費減免政策,為民營企業投資和融資提供牽線搭橋式的幫扶和政策支持,對“專精特新”企業貸款、貼息和場景應用等各種支持進一步明朗化、長期化,使企業能放心投、大膽投、積極投。同時,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要在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民營企業享受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比如,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公開透明高效審批、壓縮審批周期,尤其是在項目審批和融資中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受同等待遇,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總之,在黨和政府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下,民營經濟可以大有作為。同時,民營經濟也應抓住機遇,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市場活力充分激發,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