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讀書 > 正文

讀《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有感

文/李景源

王占義、楊春風的力作《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以下簡稱《大漠流金》)第三次出版發行,精益求精,有幸拜讀,思緒涌動,趁此機會說點心里話。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黃河幾字形拐彎處,與陰山隔河相望。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這塊曾經的不毛之地,越來越受到全世界關注。

王占義是土生土長內蒙人,飲著庫布其的風吃著庫布其的沙過來的,雖然很受傷,但依然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他在擔任新華社內蒙古分社副社長期間就做過大量報道,目前仍掛職內蒙古防沙治沙協會首席智庫專家,為庫布其不遺余力奔走。數十年來,他內心深處一直藏匿著想要為庫布其發聲的強烈沖動。

他跟春風也真是一拍即合。春風在撰寫《春歸庫布其》(側重講述庫布其的生態恢復)一書時,與占義過從甚密。雙方對庫布其的認知、情緒,每每碰撞出火花。非常之業只待非常之人,合著他二人有此機緣,要將這庫布其的故事傳之后世。

與貧訣別、思變風起、致富浪潮、沙里淘金、大漠流金、“精準”2014、決戰2016、收官2020——8章30萬字,《大漠流金》系統講述了庫布其沙漠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庫布其3旗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杭錦旗,最晚者于2018年7月,已陸續摘掉貧困帽子,涉及約8000戶2萬人,向歷史、向人民遞上了優異的答卷,充分展示了國家精準脫貧政策的優越性。

庫布其是如此被世人惦記,皆因為短短數十年來,它的變化宛如“滄海桑田”。那是一種將積攢了千百年的委屈無奈一掃而光的喜悅和豪邁。

數十年前的庫布其,儼然一片死亡之海。

降水稀少,植被寥寥,風沙肆虐,環境惡劣。沙漠每年朝著黃河岸邊推進數十米,流入泥沙1.6億噸。冬春狂風卷黃沙,令700多公里外的北京飽受沙塵暴之苦。無路無電無水無通訊無醫療,形同孤島。數萬農牧民朝不保夕、聽天由命,淪為時代棄兒。

數十年后的庫布其,已成希望之地。

降水量成倍增加,沙塵天氣減少了90%以上,野生動植物由100多種增至500多種。

聯合國環境署2017年發布的《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評估報告》進一步認定,庫布其共計修復綠化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固碳1540萬噸,涵養水源243.76億立方米,釋放氧氣1830萬噸,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人民幣,帶動當地民眾脫貧超過10萬人。

種植業、養殖業、制造業、旅游業……一二三產遍地開花,農牧民由此有了七種身份,賺了七份錢——沙地業主、產業股東、旅游小老板、民工聯隊長、產業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牧民。人均年收入從1988年不到400元,增至現在近2萬元。教育、醫療、養老等條件大幅改善。

庫布其完成華麗轉身,靠的并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仙皇帝,而是一項特殊機制——庫布其模式。該詞在《大漠流金》一書中出現了20余次,頻率不可謂不高。其本質,就是通過產業化驅動,同步解決經濟、生態、貧困等難題,兼顧綠與富,治沙更治窮。認知革命是庫布其模式的邏輯前提,自主創新是庫布其模式的堅實基礎,產業集群是庫布其模式的核心支撐,共治共享是庫布其模式的根本動力。

此種同步可能出自使命感,但更出自“經濟人的理性選擇”;并非可有可無,而是“宿命”。

聲名遠播的治沙企業億利集團,崛起于沙漠深處的一個小鹽場。其負責人王文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接手小鹽場時,初始目標并不是種樹治沙,但他為了保護鹽場不被風沙所吞噬,不得不作出治沙的決策,為此專門成立了27人的林工隊,并從每噸鹽利潤中劃撥5元作為治沙基金,近乎利潤的一半。那是他簽署的一號廠長令。

后來杭錦旗政府帶領干部群眾和企業共同發起修建第一條穿沙公路,一開始也沒想過要治沙,等到發現路基總是被風沙湮沒,不得不再次決定,沿公路兩側向外種樹……

要么亦步亦趨,要么寸步難行,生態建設必須與產業發展齊頭并進之“宿命”,由此可見一斑。在庫布其沙漠,生態恢復、經濟建設、脫貧共富,三個故事根本就是一個故事,庫布其實現精準扶貧的堅實基礎,正是多年來生態恢復、經濟建設所夯實的。

正因為庫布其模式這一特殊存在,評估庫布其生態、扶貧事業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洞察其產業趨勢。那么,庫布其下一個產業突破點究竟在哪呢?

整體看,一二三產均有不俗潛力,也都各自面臨瓶頸。例如種植業和養殖業,隨著生態恢復,產業規模會不斷擴大,但終究要考慮與環境承載力之間的平衡。又如制造業,資源豐富,但既要考慮生態環保,也會受到物流成本影響,利潤空間有限。

哪一種產業才能將庫布其比較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呢?結合新興產業發展態勢看,以光伏產業為主的新能源經濟,及文旅康養產業,非常適合。尤其是前者,庫布其堪稱得天獨厚。

事實上,《大漠流金》一書也留下了重要線索——億利集團在庫布其規劃了一座吉瓦級的光伏基地。2011年以來已建成710兆瓦,實現光伏治沙約4700公頃(47平方公里),年發電量約12.5億度,幫扶了57戶貧困戶。在庫布其布局新能源產業的企業遠不止億利一家。三峽集團等實力企業也在積極運作之中。

再來看看整體形勢——

其一,中國的光伏產業從2010年至2018年歷經了從熱潮到低谷的動蕩,完成殘酷洗牌;自2019年起,在“節能減排”“新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已煥發第二春,從業者日趨理性,光伏產業正當其時。

其二,庫布其光照時間年均達3100小時以上,屬于I類太陽能資源地區,“原料”之充足,非一般地區所能比。

其三,數十年來,已有不少企業先行先試,完成了包括穿沙公路在內的重大基建,同時,通過治沙形成了基本的生態屏障,并儲備了數量可觀、成本低廉的產業用地,極適合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

其四,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戰略大背景下,類似“生態光能谷”這樣的光伏治沙一邊可以增加碳匯,一邊可以減少排放,一增一減雙輪驅動,效率非常高,可大大加速戰略目標的實現。

所以,今時今日的庫布其已占盡發展光伏產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占據新能源經濟、碳中和及共同富裕的制高點。未來庫布其光伏項目鋪到哪里,生態必然就能恢復、鞏固、升級到哪里,共同富裕就會更大概率出現在哪里。目前,內蒙古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有序推進,預計2023年底前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庫布其沙漠正在由逐年添綠中增加一抹新藍,更可每年向外輸送綠電410166.92萬千瓦時。

該項目于2021年10月開工建設,總投資近120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節約標準煤125.06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1.26萬噸,可修復治理沙漠10萬畝。該項目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項目,標志著我國“光伏+治沙”生態綜合治理進入新階段。項目建成后,該區域沙漠植被覆蓋率有望由不足3%飛升至60%以上,將有效構筑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綜合提升碳中和貢獻水平。

按此情形發展,不出30年,庫布其將成為中國新能源經濟重鎮;光伏產業也將成為庫布其生態恢復、人民幸福的終極武器。那時節,我們再一次拜讀《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或許將不滿足于贊庫布其是“希望之地”,更會驚嘆一聲它已“王者歸來”。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原所長,《哲學研究》雜志主編,《中國哲學年鑒》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