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更新。每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身體力行,與首都各界一同植樹。今年在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習近平一邊勞動,一邊詢問孩子們學習生活情況,叮囑他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能忽視“勞”的作用,要從小培養勞動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成長為黨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種下樹苗,也是種下生態文明的希望。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讓我們跟隨總書記的步伐,種下愛樹護樹、熱愛勞動的意識和綠色生活的理念。
【專家觀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王雨辰
如何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展開探索的課題,并經歷了從環境保護理念到生態文明理念升級轉換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這個“國之大者”,重視環境保護來實現發展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生態文明理念在黨的十六大后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傳承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的精髓,吸收中外文明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并不斷升華,形成了系統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從環境保護理念到生態文明理念的根本轉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不同于那種為了維護西方中產階級的生活質量或者為了維護資本利益的“西方中心主義”的生態文明理論,而是以真正維護人民群眾共同福祉為目的的新型生態文明理論。
文字整理:宋暢
責 編:王卓怡 曲統昱
圖 片:于珊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