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我國標準化的綱領性文件,描繪了新時期標準化發展的宏偉藍圖,其中更是將“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作為七大重點任務之一,強調標準化在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產業標準化發展將有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增強產業競爭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產業標準化工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強調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并對服務業標準化、數字領域標準化等提出了要求。
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產業標準愈發重要。當前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疊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主要發達國家紛紛促進關鍵產業“回流”,通過制定實施標準化戰略,維護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產品需求多樣化、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綠色制造、精準制造等制造模式轉型以及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促使標準化活動正發生革命性變化,升級開源標準、機器可讀標準紛紛涌現,迫切需要進行標準數字化轉型,以促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標準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產業基礎能力、產業質量基礎狀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供應鏈保障能力乃至綜合實力的強弱。近年來,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中的參與度及貢獻度逐年提高,在新發展格局下,要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強標準規則“軟聯通”,為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提供更多“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
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培育了極具競爭力的專業標準化組織,為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系統化專業化技術服務,促進了產業質量提升,提高了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我們應予以充分研究與借鑒。要結合我國優勢產業領域,建設高質量國際性的專業標準化組織,積極吸納國外專家加入,多方位加強與國際相關機構和組織合作,制定產業現代化創新標準體系,以標準化推進產業的高級化,為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技術基礎是產業基礎能力中的重要一環,標準則是產業技術基礎的基礎,需要從戰略上規劃重要產業基礎能力的發展,強化將標準“化”起來,進一步發揮標準在產業發展中的基礎和創新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標準化對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牽引作用。為落實《綱要》應大力推進“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創新路線”,即:構建涵蓋全產業鏈、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域等系統全覆蓋的標準體系(四全);遵循研究設計科學合理性、產品指標符合性、生產工藝穩定性和服役性能適用性等標準化技術路徑(四性);實施以產業專業標準化評價為導引,以系列事實標準為基礎,以全域標準化可靠數據為依托的系統標準化專業評價;以產業全鏈條標準化創新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的全面轉化、系列事實標準的迭代更新、全域數據鏈的有效保障、產業質量的全面提升。
要以落實《綱要》為契機,集中資源,凝聚優勢,打造具有國際視野、服務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標準化機構,推進“四全系統全覆蓋—四性創新技術路徑—系統標準化專業評價—產業質量提升”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創新路線,激發企業標準化創新活力,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助力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