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探索、經驗與啟示

【摘要】中央蘇區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宣傳工作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壯大了紅軍隊伍和政治影響;積累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宣傳工作與中心工作相結合、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等寶貴經驗;對新時代黨的宣傳工作具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中央蘇區 宣傳工作 中國共產黨 【中圖分類號】D261.5 【文獻標識碼】A

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黨領導人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中央蘇區時期,為加強革命根據地建設、鞏固蘇維埃政權,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關于宣傳工作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革命宣傳工作,為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輿論基礎。全面總結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經驗,對于做好新時代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實踐探索

中央蘇區時期,黨中央、蘇維埃政府和紅軍都成立了宣傳部門,江西、福建等地方黨委、各縣區也都成立了相應的宣傳機構,蘇區還成立了俱樂部、列寧室等群眾性宣傳文化組織。紅軍各機關、連部、營部等均組建了宣傳隊。在黨的領導下,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黨政軍群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的宣傳工作合力,共同組織開展黨的宣傳工作。這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緊緊圍繞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需要,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共產黨員、紅軍戰士、農民群眾以及“白區”士兵開展革命宣傳,為爭取群眾、鼓舞士氣、瓦解敵人提供了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宣傳“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樣的黨”,圍繞黨的性質和宗旨,宣傳黨的政治主張、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點宣傳黨的理想信念及奮斗目標,如“共產黨是替工農謀利益的政黨,是為讓百姓擺脫剝削和壓迫,過上好日子的政黨”等;二是宣傳“蘇維埃政府是什么樣的政府”,圍繞蘇維埃政權的性質,宣傳蘇維埃的政綱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宣傳“紅軍是什么樣的紅軍”,圍繞紅軍的使命、任務、職責,宣傳開展游擊戰爭、擴大紅軍運動、動員群眾支援前線等,使群眾了解“紅軍是工農的軍隊、是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工農武裝”。這些內容均得到多形式、多載體、多方面的呈現,宣傳了革命道理,傳播了革命正能量,取得了良好實效。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實踐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央蘇區開創初期,民眾對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認識不清,對于紅軍的到來往往因害怕、恐懼避而遠之。針對這一情況,黨特別注重做好群眾宣傳工作,積極主動宣傳黨、紅軍和蘇維埃政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廣大蘇區群眾逐步了解、接受、擁護了黨的政治主張,激發了蘇區群眾的革命熱情,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發展。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實踐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這一時期,黨、蘇維埃和紅軍的宣傳口號、宣講隊伍遍布大街小巷、鄉間田野,大量地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通過興辦列寧學校、開展掃除文盲運動、移風易俗、保護婦女權益、頒布婚姻條例等,進一步啟發了蘇區群眾的政治覺悟,增強了群眾積極參加紅軍和根據地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實踐壯大了紅軍隊伍和政治影響。對群眾開展“紅軍是工農的子弟兵、工農子弟都來當紅軍”的宣傳,并開展聲勢浩大的“擴紅”運動,幾十萬蘇區青年踴躍參加革命,紛紛加入紅軍隊伍。同時,向敵軍宣傳黨的政治主張、革命目的和我軍優待俘虜政策,分化、瓦解敵軍陣營,一批國民黨士兵嘩變起義、轉投紅軍。這些舉措的實施,擴大了紅軍在群眾中的影響,促進了紅軍的發展和壯大,鞏固了革命統一戰線。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基本經驗

中央蘇區時期,戰火紛飛、硝煙彌漫,面對敵軍的封鎖、圍剿,黨的宣傳工作是在極其艱苦、極其險要的戰爭條件下進行的。但是,黨、紅軍和蘇維埃政府的各級干部群眾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堅持把宣傳工作與革命戰爭相結合,把宣傳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為我們黨的宣傳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黨的一大優良傳統,中央蘇區時期,黨特別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自己政治主張的宣傳。一方面,通過印制出版《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理論書籍和讀物,培育蘇區軍民的共產主義覺悟,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另一方面,加大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與群眾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如宣傳黨的土地改革政策,與人民群眾反剝削壓迫、得土地翻身解放等群眾利益結合起來,調動群眾革命熱情。宣傳黨的“十大綱領”時,與揭露“國民黨的十大罪狀”結合起來,把“紅軍是工農的軍隊”與“白軍是豪紳的軍隊”結合起來,形成鮮明有力的對比,增強宣傳效果。在革命戰爭與根據地建設的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完善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這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一大特色。

堅持宣傳工作與中心工作相結合。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黨的中心任務是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在中央蘇區,各級黨組織、蘇維埃政府和紅軍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方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把根據地建設成為革命戰略基地。這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緊緊圍繞這些中心工作進行。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過去邊界各縣的黨,太沒有注意宣傳工作,妄以為只要幾支槍就可以打出一個天下,不知道共產黨是要在左手拿傳單,右手拿槍彈,才可以打倒敵人的。”闡明了宣傳工作與中心工作二者的密切關系,為中央蘇區黨的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

堅持宣傳內容與宣傳形式相結合。宣傳、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建立和鞏固紅色政權,是中央蘇區黨的宣傳工作的根本目的。這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堅持從實際出發,從關心群眾生活入手,講究靈活的方式方法,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內容上,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土地革命的意義、擴紅支前、反貪污浪費、法制宣傳等涉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貼近百姓生活。形式上,文字宣傳、口頭宣傳、文藝宣傳等多種方式并存,報刊、書籍、標語、歌謠、戲劇、歌舞等樣式繁多。這種形式與內容高度融合的宣傳,使宣傳更加生活化、活動化、群眾化,具有更強的感染力,為加強中央蘇區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當代啟示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不僅對蘇區革命斗爭和根據地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今天,宣傳工作的環境條件變了,但中央蘇區黨的宣傳工作經驗跨越時空,為新時代黨的宣傳工作提供了寶貴啟示與借鑒。

啟示一:宣傳工作要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堅持從無產階級利益出發,以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為核心內容,把政治宣傳作為貫徹中央蘇區宣傳工作的一條主線。新時代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一方面,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百姓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及形式闡釋好、宣講好、傳播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另一方面,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的根本原則,守住主戰場、管好主陣地,讓黨的創新理論引領社會思潮,武裝人民頭腦、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啟示二:宣傳工作要圍繞中心工作走群眾路線。新時代黨的宣傳工作,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宣傳思想工作同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各項具體工作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力。一方面,要全員全程全覆蓋。堅持群眾化、實際化、通俗化的宣傳文風,緊貼群眾關心關注的、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做到群眾在哪兒,宣傳就要在哪兒,線上線下、室內室外,讓黨的主旋律、正能量像空氣一樣融入中國大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另一方面,要見人見事見真情。加強調查研究,以小見大,堅持群眾視角、基層視角,從小切口、小事件入手,用簡單明了、淺顯易懂的語言來反映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此同時,要堅持人民立場,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同一切歷史虛無主義、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否定黨的領導的言行作斗爭,營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生態。

啟示三:宣傳工作要創新話語形式和傳播手段。內容與形式、方法的有機有效結合,是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一大特點。從內容看,涵蓋黨政軍群方方面面。從形式看,從張貼布告、刷寫標語口號、散發傳單,到編輯歌謠、出版報刊圖書,各種形式應有盡有。從方法看,分對象、分階段、分步驟開展針對性宣傳。新時代黨的宣傳工作,不僅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還要結合當前宣傳環境多變、宣傳內容多元、宣傳載體多樣的特點,加強話語形式和傳播手段創新,通過形象化、通俗化、分眾化的傳播方式,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一方面,要創新話語形式,在“怎么講”上做文章。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有情節、有人物、有細節、有溫度的故事傳播好,使人民群眾易于接受。對于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既要千方百計地“做”好,又要“講”好,用大眾化的語言,講清楚黨和政府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進步,讓廣大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另一方面,要創新傳播手段,在“怎么傳”上下功夫。適應當前社會信息傳播特點,創新傳播手段和呈現形式。在尊重事實和規律的基礎上,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以生動活潑的表現形態廣泛傳播,運用短視頻、動漫、H5、抖音、快閃等形態多樣的傳播載體,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系統化呈現,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作者分別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南昌工學院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江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度項目“增強‘四力’視域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研究”(項目批準號:MKS20110)和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研究)“紅色基因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研究——以江西高校為例”(項目編號:20JDSZ311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15—1937》,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年。

②彭光華主編:《中央蘇區宣傳文化建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

[責任編輯: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