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維和工程兵大隊先遣部隊一行10人抵達柬埔寨首都金邊。8天后,這支由400名軍事工程人員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柬維和工程兵大隊全部抵達柬埔寨,參加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的維和行動。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90年派出軍事觀察員參加維和行動以來派出的首支成建制“藍盔部隊”。
和平是人類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標。聯合國維和行動為和平而生,為和平而存,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途徑。
從首批工兵大隊到首支維和運輸、醫療分隊,再到首支維和警衛、維和步兵營、維和直升機分隊,一個個故事,記錄著中國維和軍人用實際行動為戰亂沖突地區帶去和平與希望,講述著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勇毅擔當,見證著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不懈努力。
“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渴望和平,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源于中華民族的和平基因,源于中國人民的天下情懷,源于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源于中國的大國擔當。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會費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
30年來,中國出兵規模從小到大,部隊類型從單一到多樣,行動目標從制止武裝沖突向建設持久和平延伸,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實現歷史性跨越;
30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維和軍人前赴后繼、向險而行,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砥礪前行,先后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近5萬人次,足跡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30年來,中國維和部隊以高度的紀律性、責任心將中國追求和平的理念帶往世界各地,給飽受苦難的動蕩地區民眾帶去信心和力量,收獲了笑容和友誼,贏得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贊譽。
馬里地處撒哈拉沙漠南緣,長期分裂與戰亂致使當地武裝沖突不斷。2013年以來,中國先后派出9批維和部隊在馬里履行維和責任,出色完成武裝巡邏及警戒護衛等任務,被聯馬團東戰區譽為“戰區王牌”。
曾任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軍事組副組長的李紅奇回憶說,在硝煙中入睡、在炮聲中醒來,是維和官兵的常態,也對官兵軍事素質提出了極高要求。只有高標準,才能在戰時真正守護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守衛住和平。
進入新時代,中國軍隊全面落實習近平主席決策部署,以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加大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支持和參與力度。中國“藍盔”成為代表和平的一張靚麗“名片”,被聯合國官員稱贊為“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
用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讓—皮埃爾·拉克魯瓦的話說,在維和領域,“中國的貢獻值得大書特書”。
“具有良好的作風紀律和戰備意識”
戴上藍盔,更知道和平的分量。
每天清晨,南蘇丹首都朱巴都會有猛士運兵車從中國營駛出,將執勤官兵送往15個觀察警戒哨位。哨位外即是2個流民所,中國維和步兵營官兵24小時保衛著聯合國營區,也守護著流民所7萬多普通民眾的和平與希望。
任務區午間氣溫達40攝氏度以上,地表溫度接近50攝氏度。穿著厚厚的防彈衣,5個小時下來官兵們全身濕透,但他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以最好的狀態執行任務。
每次接哨前,上士王東亮總會對著鏡子檢查著裝、撫平臂標上的五星紅旗。“國旗象征著尊嚴,也承載著責任。站在哨位上,我們的形象關乎中國軍人的榮譽。”
今年1月28日,虎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主席同中部戰區海外維和分隊進行視頻通話,強調“要忠實履行維和使命,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更多中國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軍隊良好形象”。
中國維和軍人以敢打硬仗的中國作風、雷厲風行的中國速度、精益求精的中國標準,擦亮了維和的“中國名片”,彰顯的正是大國的勇毅擔當——
中國赴馬里維和任務區的維和部隊僅用10天左右時間,建設了能容納155人居住的板房和配套生活設施;
中國維和人員始終保持著“零違紀、零遣返”的記錄,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中的楷模;
中國維和醫療分隊成為聯合國剛果(金)穩定特派團對外展示的窗口,前后接待過50余批次的聯合國考察參觀團(組)和各國友軍人員;
中國維和部隊在黎巴嫩部署16年以來,出色完成了掃雷排爆、工程建筑與維護、醫療救助和人道主義援助等任務,創造了“零傷亡”的掃雷排爆奇跡;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稱贊:“中國在維和行動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了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效率,加強了維和行動的合法性。”
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朱巴戰區司令阿提庫爾·拉赫曼準將表示,中國維和步兵營一向在維和任務中表現出色。中國軍人具有良好的作風紀律和戰備意識,為和平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新任聯黎部隊司令拉薩羅表示,在任務區復雜多變的安全形勢中,中國維和部隊嚴抓疫情防控,確保“零感染”,同時還積極幫助友軍和當地民眾抗擊疫情。中國維和部隊為維護南黎地區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僅帶來安全,更帶來溫暖”
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遠赴海外的中國維和官兵用實際行動,為飽受戰火摧殘的人民帶去了和平、點亮了希望。
積極協助開展人道主義救援——
在剛果(金)東部烏維拉地區暴發洪災后,中國維和工兵分隊臨危受命,緊急加固堤壩、修復被毀橋梁,打通生命通道,有力保護當地人民安全。
在南蘇丹,邊境城鎮耶伊爆發激烈武裝沖突后,中國維和步兵營第一時間派出官兵,救出7名被圍困在交火區域的聯合國民事人員。
廣泛參與戰后重建——
在蘇丹,中國維和工兵分隊官兵克服重重困難,在復雜的沙漠邊緣區先后為當地打井14口,有效緩解了極度貧水的達爾富爾民眾飲水難題。
在黎巴嫩,中國維和官兵排除地雷和未爆物,一片片危機四伏的雷場變成了牧場,荒地變良田。
傳遞溫暖和愛心——
在剛果(金),中國維和醫療分隊與駐地布卡武市“國際兒童村”結成對子,中國維和女官兵被孩子們親切稱作“中國媽媽”,這一愛心接力棒已接續19年,在當地傳為佳話。
在南蘇丹,中國維和部隊向當地人民傳授農業技術、贈送農具菜種,并應邀到當地中學開設中國文化和漢語課程,深受學生們歡迎。
…………
完善維和行動體系。維和行動既要同預防外交、建設和平縱向銜接,也要同政治斡旋、推進法治、民族和解、民生改善等橫向配合。中國維和官兵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也是友誼的傳播者。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使命,中國維和部隊與國際人道主義機構攜手,積極參與難民安置、救濟糧發放、難民營修建和搶險救災等行動,為當地民眾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贏得廣泛贊譽。
肯尼亞軍官魯根多說:“危難時,中國軍隊不僅帶來安全,更帶來溫暖。”黎巴嫩辛尼亞村村長卡薩姆感慨:“中國維和軍人對我們的幫助是全方位的,是不夾雜任何私心的,他們是和平使者的典范。”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頭戴藍色貝雷帽的維和部隊方隊首次在國慶閱兵中接受檢閱,向全世界莊嚴宣示中國的大國擔當。
回顧中國“藍盔”走過的不平凡歷程,更加彰顯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正義力量。和平需要爭取,和平需要維護。中國愿同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攜手努力,讓和平與正義之光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
(本報北京、喀土穆、開羅、約翰內斯堡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