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在上海接受記者采訪。他表示,本輪上海疫情的防治防控和患者救治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中醫藥全方位深度參與,在疫情防控救治的“防、治、康”全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醫藥得到廣泛普遍使用
本輪疫情初期,上海市衛健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2022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藥內服預防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重點人群中醫藥預防工作的通知》等,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特色優勢,推動中醫藥盡快融入“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控要求。
黃璐琦介紹,上海市統籌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隊伍,與來自各省市的援滬中醫醫護人員積極參與定點醫院、方艙醫院中醫藥救治工作;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先后制訂了《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診療專家共識(2022春季版)》《定點醫院和隔離救治場所中藥臨床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
“除了極少數孕產婦、嬰幼兒和特殊患者等不適宜人員外,中醫藥得到廣泛普遍使用,尤其是在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普通型患者救治中,以中醫藥治療為主。”黃璐琦說。
中醫藥救治面臨哪些困難與挑戰
如何在老年人救治過程中既體現中醫和西醫的配合,又體現新冠肺炎與基礎病的共治,是一大挑戰。
“目前中醫藥救治最大的困難,是老年人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黃璐琦指出,此次疫情中老年患者居多,目前住院患者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三成,其中合并基礎疾病的占六成。
鑒于當前救治工作的重點是老年人中的重型、危重型患者,上海市已組建國家和市級專家組進行會診、巡診,定期開展病例研討,每日對老年危重病例進行中醫藥救治情況統計。“同時,我們還要進一步關注婦幼,尤其是嬰幼兒特殊群體的治療。”黃璐琦強調。
密接人群中藥預防干預效果明顯
據悉,針對封控區密接人群,上海采取了中藥干預措施,在本輪疫情初期下發方案,將中醫藥預防工作納入市、區聯防聯控機制,重點對出現陽性病例的老舊小區、城中村,重點人群比如社區工作人員、快遞小哥、警察、方艙醫院工地人員等,給予中醫藥的預防干預。
黃璐琦介紹,近日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整個10家隔離點累計收治新冠密接者5962名,其中6家隔離點中藥服用率為80%以上,核酸陽性率為18.57%;4家隔離點中藥服用率不超過50%,核酸陽性率為26.82%,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差異。“這組數據充分體現出,前期中藥防疫代茶飲進行預防干預,具有明顯保護效用。”黃璐琦表示。
中醫非藥物療法深受歡迎
為全力支援上海抗疫工作,來自20個省份的中醫醫療機構共派出9285人,其中有4支醫療隊是整建制接管方艙醫院。同時,上海市中醫醫療機構派出2000多名醫務人員,先后參與了28家方艙醫院整建制或部分病區的管理。
黃璐琦介紹,在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中,除了中藥湯劑和中成藥,針灸、耳穴、穴位敷貼、小兒推拿、中醫功法等中醫非藥物療法也得到廣泛應用。此外,醫護人員還在方艙醫院內開設中醫藥在線課程,帶領患者開展中醫功法訓練,深受歡迎。
黃璐琦表示,在后續疫情防控工作中,將根據患者收治情況,不斷完善推進新建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的中西醫配合協調,確保中醫藥全方位、深度參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切實做到“有機制、有團隊、有舉措、有成效”。同時,緊緊圍繞“減少發病率、減少轉陰時間、減少住院時間、減少轉重率、減少病亡率”五個方面,集中力量開展臨床觀察和臨床方案優選,進一步講清楚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
(本報上海4月26日電 本報前方報道組 記者靳昊、章正、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