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黃靜婧
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為祖國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創新型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創新型時代新人的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科技復興夢想的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包含了政治復興、經濟復興、科技復興、文化復興等多方面內容,其中科技復興是重要方面。今天的中國科技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某些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總體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關鍵問題在于我國缺乏創新型人才。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中國要強盛、要復興,要實現中華民族科技再次領先世界的科技復興夢想,就必須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創新型時代新人。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新時代,我國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共產黨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破解傳統發展的難題和瓶頸,才能順利建成創新型國家。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大學生是創新型人才隊伍中的新鮮血液和中堅力量,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培養一大批創新型時代新人,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創新型時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創新理想。創新理想是激勵大學生進行創新思考、推動大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內在動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讓大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心懷“國之大者”,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而創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而創新的崇高創新理想。
磨練大學生頑強的創新意志。任何創新實踐都具有探索性,這意味著創新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馬到成功。回顧我國數百名頂級科學家的奮斗歷史,他們的共同點是憑借頑強的創新意志和無堅不摧的愛國精神,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條件下,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科學奇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大學生繼承和發揚科學家精神,在從事創新實踐過程中,一定要有不怕艱苦、不怕失敗、不怕險阻的精神品質,堅定不移地向著崇高的創新理想而奮斗。
塑造大學生科學的創新思維。成功的創新實踐離不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離不開科學思維的幫助。當前,網絡對大學生科學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固化的“網絡搜索答案”模式削弱了大學生創新知識建構的訓練;碎片化的網絡信息制約了大學生思想的深刻性;跳躍式、淺表式的網絡瀏覽方式降低了大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針對這些狀況,思想政治教育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為大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引導大學生尊重創造對象的客觀規律,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古、不唯洋、不唯網,善于打破思維定勢、超越常規,培養自身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獨創性。
本文系“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育計劃”人文社會科學類立項課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研究》(項目編號:2021QGRW042); 廣西中醫藥大學課題《當代中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研究》(項目編號:2018BS0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