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京東等物流企業多年來建成的物流體系正在成為中國加快建設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受益于5G、區塊鏈、大數據等各種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物流體系的建設也一直走在快速通道中,智能云倉、產地協同倉等各種數智化供應鏈新模式也在快速發展中逐漸顯現出力量,在此基礎之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正在釋放,高效物流正以快的優勢鏈通“快”的中國。
面對“雙循環”的新經濟格局,京東正在發揮自身在電商和數智化供應鏈的能力,努力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新渠道,在釋放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同時,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山東平邑縣域經濟的“京東模式”
時下,山東平邑的黃桃種植園已進入掛果期。望著掛滿枝頭的累累青果,武政對今年的“生意”滿是憧憬:再過一個多月,隨著黃桃進入采摘期,這里的黃桃罐頭就要開始加工了。
武政是平邑本地人,1989年出生的他,大學本科畢業后進入上海浦發銀行總部工作。然而,他的人生卻在2013年駛向了另一個岔路——回鄉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開始在線上銷售黃桃罐頭。
經過發展,武政經營的公司年收入已超過3億元。但武政意識到,沒有高效的、低成本的物流支撐,電商經濟沒法鋪開大干。
平邑縣隸屬于被稱為“江北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之都”的臨沂,境內有兩條鐵路、一條高鐵、一條國道、三條高速,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十分便捷,具有明顯的商品集散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
然而,在平邑電商發展的過程中,物流體系小、散、亂等制約電商發展的痛點和難點愈發明顯。尋找現代化物流企業,打造更高水平的物流網絡,進而帶動產業帶及區域經濟發展,便成為當地政府的頭等大事。
基于此,平邑縣2020年與京東物流合作,落地建成了京東物流平邑數智物流產業園和中國縣域規模最大且技術先進的京東云倉。
據京東平邑數智物流產業園業務負責人趙泰春介紹,產業園內的智能云倉一期工程,建筑面積達到了4萬平方米,使用了物流自動化立庫、天狼穿梭車、地狼AGV和交叉分揀機四大自研技術產品和CLPS、WMS、TMS、WCS等軟件管理系統,能夠實現自動化存儲、分揀、記錄和智能化管理。
和傳統物流的“人找貨”不同,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京東云倉可以精確解決商戶在倉儲、運輸、包裝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痛點,實現“貨找人”,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趙泰春說:“過去,一天2萬單至3萬單的發貨量需要四五十個人,現在只用10個人就可以了。”
對此,武政深有感觸:“原先客戶要好幾天才能收到產品,現在基本上能做到隔日達,在提高配送時效性的同時,也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另外,他認為這是個難逢的機遇,以往企業常溫食品做得多,現在有了冷鏈物流和京東云倉后,就可以著手研發新產品,讓產品更具多元化和市場競爭力。
除了本地的黃桃罐頭外,平邑還吸引到了“認養一頭牛”這樣的網紅品牌入駐。
相比其他商品,奶制品保質期、配送時效和質量要求高,因此對供應鏈上下游協同以及整體運營效率的要求也就更高。
“之前,‘認養一頭牛’原有的倉儲物流作業模式比較傳統,以人工出入庫與揀選作業為主,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業務需求;同時,傳統的一倉發全國模式,也對跨區的運輸時效形成較大影響。”“認養一頭牛”臨沂區域負責人說,與京東物流合作后,借助京東物流覆蓋全國倉配一體網絡,“認養一頭牛”的牛奶不僅可以就近存儲與入倉,縮短了送倉距離,節省了送倉成本,還可以把商品提前布置到京東物流在全國多個城市的倉庫中,方便就近發貨。
正是有了數智化供應鏈托底,平邑的一副好牌打得更順暢了。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的平邑縣,不僅是中國金銀花之鄉,還是中國水果罐頭之都,擁有中藥材、食品加工、勞保手套三大特色產業。如今,平邑三成的水果罐頭、三成的金銀花、一半的勞保手套都是通過網上銷售。
業內人士認為,與傳統電商的發展模式不同,平邑結合自身的產業特色,通過共建商流物流一體的智能供應鏈基礎設施,極大激發了縣域經濟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不一樣的縣域經濟崛起之路。
雙向流通釋放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像山東平邑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
在陜西省周至縣,自從2021年9月京東聯合相關部門在離周至縣20公里左右的武功縣打造了陜西首家產地智能供應鏈中心后,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獼猴桃便再也“不愁賣也不怕壞了”!
陜西省周至縣是全國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但卻面臨“賣難”問題:一方面標準化程度不高,果品在裝運發售時沒有分級別,大小果、好壞果混在一起賣;另一方面,當地倉儲、冷鏈無法匹配,銷售期短,即使有品質優勢,依然賣不上價,銷量有限。
果農佑長江說:“剛開始種植的時候,我們沒有銷路,西北地區客戶又少,幾年下來虧損了幾十萬。”
如今,隨著京東陜西智能供應鏈中心的建成,周至的獼猴桃配送時效大大提高,中轉環節與果品損耗也大為減少,佑長江家的獼猴桃次日就可以送抵北京、上海等全國百余個城市。
當然,受益于智能供應鏈的不只陜西周至縣。依托這一中心,京東還在陜西渭南等多地打造產地協同倉,向西北區域輻射,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產業帶的果品加工、供應和銷售均可前置到該中心,一件代發全國。
除了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京東物流也在通過智能倉儲設備的投用,打通工業品下行通道,讓更多偏遠地區、縣城以及周邊鄉村的消費者,享受到“睡前下單、醒來收貨”的物流普惠服務。
來自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四線至六線城市的品質消費和升級類消費增長明顯。這充分表明,在消費升級和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基層的消費正在經歷一場明確的品質變革。
業內普遍認為,農產品上行,意味著基層城鎮和鄉村更多的特色產品被納入到一線城市消費者的消費清單,這一方面會提升一線城市對低線城市和基層城鎮及鄉村的反哺力度,將更多的內地居民納入統一的大市場,更好分享發展紅利,另一方面也直接為基層消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助力。而品質消費的下沉,則意味著基層居民消費的去山寨化,為基層居民帶去了更為價廉物美的正規品牌消費品。
對此,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首席戰略官傅兵表示,供應鏈作為鏈接產銷兩端的關鍵環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國內領先的技術驅動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京東物流正努力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新渠道,為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注入全新動能。
這無疑釋放了中國作為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
眾所周知,中國超大規模市場不僅人口多、面積廣、經濟總量大,而且產業體系完整,需求層次豐富、增長迅速,規模優勢顯著。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供應鏈的發展正在推動實體經濟的核心能力,一方面,助力生產更加有目的、更加有連續性;另一方面,讓消費者能夠更及時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而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使得供應鏈更加科學、高效,讓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更加暢通。
數智化供應鏈支撐統一大市場建設
在業界看來,京東“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新渠道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在于京東通過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在快速拉平地域間消費鴻溝的同時,也為充分利用中國制造業產能、做大內部回旋空間,發揮了巨大助力。
京東物流CEO余睿說,京東物流的“快”不是單純的搬運速度的快,而是通過對商品銷售和供應鏈的理解,合理規劃倉網,分布庫存,把商品提前放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減少履約環節,縮減搬運距離和搬運次數,從而實現高效履約。
這里面有京東物流的三大能力作為基礎。
首先是在物理世界,京東搭建了以倉儲為核心的高效協同物流網絡,其中包含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物流網絡和跨境物流網絡六張靈活、廣泛、高效的協同網絡。
其次是在數字世界,京東形成了貫穿科技產品、解決方案和供應鏈生態三大板塊的一體化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比如,從園區、倉儲、分揀,到運輸、配送,在供應鏈的各個關鍵環節,京東均擁有自己研發的智能產品并應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以及供應鏈中臺、數據算法中臺和云倉、物流等供應鏈生態。
除此之外,背靠京東的京東物流還擁有先天的商流優勢,得益于對前端消費者的消費頻率、地域分布等數據的累積和分析,其能夠更近距離、更及時、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優化庫存分布、優化存貨周轉和銷售的周期等。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表示,過去國內市場分割較為嚴重,正是物流基礎設施硬件建設與電商商業模式的結合,共同推動了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完善。
事實上,自我國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之后,有關數智化供應鏈建設的話題便成為業界熱點。
業界普遍認為,國家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本質在于打破壟斷和地方保護等壁壘,對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進行約束,通過打破各種壁壘與自我小循環來促進“國內大循環”,進而推動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進一步暢通,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供給與需求更高層次和更加良性的動態平衡,繼而讓各類市場要素都能得到更加高效的運轉。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功潤認為,阻礙大市場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條塊分割”的行政區經濟,解決之道就是要打通“腸梗阻”。兩年前,當疫情在武漢發生時,京東等眾多以數字化智能化供應鏈為代表的電商和物流企業迅速行動,為抗疫物資保障和居民生活供應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時也讓數字化供應鏈價值凸顯,使越來越多的行業及企業意識到數字化供應鏈建設的重要性。
不過,京東CEO徐雷稱,隨著商業競爭持續深化和細化,許多供應鏈逐漸走向分散化,存在鏈條中斷、低效的潛在可能性。因此,供應鏈最重要的是保證“鏈”上各環節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這樣才能保證供應的及時性、準確性。未來,在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興數字技術與供應鏈各個環節融合的同時,還應關注線下實體供應鏈的安全性運營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