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迎春
信陽因茶而美,因茶而名,因茶而靈動起來。
每年的這個時候,信陽最熱鬧。從今年3月底開始,我市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大力營造茶文化氛圍,精心組織具有信陽特色的文藝演出、民間花會、非遺展演活動,讓更多群眾關注茶文化節。
文化離不開載體。茶文化節是信陽茶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信陽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從1992年開始,每屆信陽茶文化節都在人們的喝彩聲中落下帷幕——
眼花繚亂的民間藝術、蜚聲海外的明星大腕、精彩紛呈的斗茶大賽、豐富多彩的茶旅活動等,都切實豐富了信陽茶文化節的文化內涵。
文化品格是節慶的生命,文化靈魂的歸屬決定了文化節慶的走向。我們不敢想象,如果沒有信陽茶文化節,信陽缺少的是怎樣一個光彩奪目的文化品牌!
一
信陽茶文化節最初稱為“信陽茶葉節”。2004年第12屆茶葉節開始,更名為“中國茶都·信陽茶文化節”。之后,“信陽茶文化節”一直延續至今,“文化”,實至名歸地成了茶葉節的靈魂,從此茶葉節愈加靈動。
每年茶文化節,歌舞都是重頭戲。氣勢恢宏的開幕式、流光溢彩的文藝踩街、明星薈萃的歌舞晚會,讓人流連忘返。
30年來,有百余位歌唱家和表演藝術家在茶文化節期間到信陽演出,他們不僅與信陽茶結緣,還把信陽茶香帶往全國各地。
記者在《信陽茶葉志》中感受到1992年信陽首屆茶葉節開幕式盛大的場面——
開幕式現場演出的《茶鄉風流》,在市文化中心廣場和東方紅大道舉行,八縣二區各有一個100人的歌舞方陣,演出具有地域特色的10個歌舞節目,參演人員1300余人。演出方陣首尾相距3公里,文藝踩街人員身著節日盛裝,邊走邊表演……沿途十余萬人觀看……
此后,每屆茶文化節中具有鄉土氣息的藝術創作,用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出茶文化的神韻,向中外來賓展示了信陽歌舞的魅力。
尤其是2008年信陽茶文化節,作為中國電影界《電影之歌大型歌唱會》當年的首場演出《電影之歌唱響信陽》大型演唱會在市體育場舉行,張信哲等眾明星用激情傳遞夢想,對宣傳信陽茶文化節乃至信陽的城市形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年年有突破,形式更多樣,主題更突出,信陽茶文化節文化光芒愈加璀璨奪目。
統計顯示,我市通過茶文化節直接和間接帶動的藝術創作獲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千余項。
通過茶文化節,信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固始灶戲、光山花鼓戲、羅山皮影戲聞名全國;2014年信陽毛尖制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30年來,信陽人用熾熱的情感、非凡的才智,不斷豐富茶文化節的內涵,提升茶文化節的質量和品位,切實增加了信陽文化名片的分量。
二
大別泱泱,長淮湯湯,豫風楚韻,山水信陽。
信陽因茶而起,因茶而興,因茶而富。信陽毛尖連續13年入選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榜單。在第25屆信陽茶文化節開幕式上,信陽市被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授予“中國毛尖之都”榮譽稱號。
當詩意山水遇上毛尖之都,詩與遠方近在眼前。
茶文化節無疑為喜愛信陽毛尖、眷戀信陽山水的游客搭建了平臺,讓他們深入信陽找到心中的詩和遠方。這不僅提高了信陽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提升了“中國茶都 山水信陽”的茶鄉形象,同時也促使信陽旅游品牌價值不斷攀升。
看紅看綠看藍天,品山品水品毛尖。30年來,每年春天,走進茶山已成為國內外嘉賓參加信陽茶文化節的首選項目。他們還通過參觀茶博物館、茶坊,在休閑中品味旅游,把“茶”與“情”、“茶”與“景”融為一體,體驗茶文化的休閑、娛樂功能。
回首這30年,我們看到了信陽茶旅融合初綻的光芒——
2010年信陽茶文化節期間,首屆中國南灣湖賞茶節,讓來自國內外近萬名游客齊聚茶島,采茶、品茗、對茶歌、跳茶舞……
2019年,第27屆信陽茶文化節前夕,環南灣湖茶旅體驗活動引來了200余名網友、驢友等,行走百里茶廊、盡享茶鄉風光;
2021年,作為第29屆信陽茶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跟著小央游信陽”大型全媒體直播活動在信陽廣義茶園開播,全程展現了百里茶廊、集云村等多處美景,裊裊茶香通過“云”端飄向千家萬戶;
30年來,信陽發揮信陽毛尖品牌優勢,充分利用誘人的毛尖茶香和旖旎的茶園風光,以茶會友,每年通過茶文化節組織豐富的旅游活動,推動茶旅融合逐步成為鮮明獨特的城市新名片,以茶產業帶動旅游業,實現農民人均增收,提高旅游綜合收入。
“百里茶廊”、文新茶村、多彩集云村、郝家沖村茶旅風情街、樓畈特色旅游村……這是信陽茶旅融合的亮麗名片。
2021年,郝家沖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2年,文新茶村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這些榮譽的獲得必將促進信陽茶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寬廣。
如今的信陽,沿著“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人變茶師、茶山變金山、茶旅助康養、茶鄉奔小康”的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實現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為信陽城全面融入茶文化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
3月28日,2022年信陽毛尖茶開采儀式在文新茶村舉行,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全國發布,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茶山美景,了解信陽毛尖的“前世今生”;
4月20日,我市舉行第30屆信陽茶文化節“全民飲茶日暨谷雨茶會”,通過“擺茶臺、秀茶藝、品毛尖、評茶樣、賞歌舞”等形式,宣傳推廣茶文化;
4月23日,2022年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技能大賽舉行,來自全市的18位選手同臺競技,賽“功夫”、比品質,傳承非遺技藝……
這是信陽通過茶文化節傳承、弘揚茶文化的一個縮影。
采茶、炒茶、制茶、評茶、品茶……每一項都蘊含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30年來,每一屆信陽茶文化節都將這些內容融入系列活動之中,讓茶文化節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氛圍。
據史料記載,信陽種茶始于東周,名于唐,興于宋,盛于清,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
信陽毛尖創制于1913年,以外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等特點享譽海內外,屢獲殊榮——
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2007年,獲世界綠茶大會最高金獎;2017年,再獲“中國十大名茶”……
將信陽悠久的茶文化傳承下去,讓這片葉子飛出去,出老區、越河南、向世界,這是信陽舉辦茶文化節的重要使命。
30年來,信陽致力于挖掘整合信陽茶文化資源,提升茶文化節的文化內涵,彰顯豫南茶鄉特色,通過傳承茶文化,為節會增添新看點、新魅力,把茶文化節打造成具有信陽風情、中原風貌、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茶藝表演是信陽茶文化的一大特色,能夠充分展示信陽毛尖高雅靈秀的文化底蘊。
“茶為國飲,從娃娃抓起”。30年來,信陽茶文化節中青少年的身影是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在第18屆信陽國際茶文化節博覽會上,浉河區舉辦的“茶文化進校園”成果展,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贊揚;2011年信陽茶文化節,信陽多所小學師生參加茶藝表演,吸引了前來參觀的各界人士……
通過茶文化節,推廣了青少年茶文化教育,使我市青少年茶藝表演走向全國:2011年,勝利路學校作為河南省唯一代表隊參加上海市舉行的“2011年全國中小學生茶藝邀請賽”并獲一等獎;2012年,信陽市第三小學在上海參加全國中小學茶藝邀請賽并獲獎……
除此之外,信陽茶文化節還讓這片葉子更加“鮮亮奪目”。參加第二屆世界綠茶大會,亮相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動……信陽毛尖走到哪里,信陽文化就傳到哪里。
30年,彈指一揮間。站在信陽茶文化節30歲“生日”的時間節點,驀然回首,我們看到了一個光彩奪目的文化品牌。它弘揚了信陽茶文化,繁榮了信陽文化,增強了信陽人的文化自信。
如今,這片融入了豐富文化因子的葉子,激活了信陽城,美了鄉村,富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