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司法保護擦亮老字號“金名片”

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都北京孕育出不少聞名全國的老字號品牌,同仁堂、內聯升、瑞蚨祥、全聚德、月盛齋、稻香村……數不勝數。這些老字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工匠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蘊和記憶,更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史,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巨大的品牌價值。

如今,對于老字號的保護和促進已成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北京法院不斷強化老字號商標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妥善審理了稻香村、內聯升、一得閣等多起涉老字號保護案件,使老字號承載的歷史文化得以延續傳承,讓老字號蘊藏的商業價值重新煥發生機。

南北稻香村的歷史糾葛

說起中式糕點,很多人會想到“稻香村”。至于蘇稻還是北稻,南方人和北方人各有各的計較。南北稻香村因商標問題這些年頻頻交手,歷經多次訴訟,其間各有勝負。

其實,“稻香村”字號在北京和蘇州均被使用了上百年,且都取得了“中華老字號”稱號。1982年《商標法》頒布后,北稻和蘇稻就相繼進行了商標注冊。“稻香村DXC及圖”商標經多次轉手,最終歸于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核定使用范圍是“果子面包、糕點”等。而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則在“餡餅、粽子、元宵、饅頭”等商品上持有手寫體“稻香村”商標。

此后,北稻又在第30類“糕點、面包、元宵”等商品上獲準注冊了“三禾北京稻香村”商標。而蘇稻提交的扇形手寫體“稻香村”商標申請卻被商評委駁回,蘇稻不服,將商評委訴至法院,糾紛一路打到最高院。

最終,最高院裁定駁回了蘇稻的訴訟請求,并表示此類案件的審理除了要依法進行外,還要尊重歷史、現狀和業已形成的市場秩序,全面、審慎、客觀地考量各種因素。如果核準蘇稻的商標申請,會破壞業已穩定的市場共存格局,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兩家的商標權之爭持續了十余載,至今未停息。期間雙方又多次提起商標無效宣告、行政訴訟,戰火甚至燒到了電商平臺。

南北稻香村之爭有其歷史原因。有資料顯示,稻香村于1773年起源于蘇州,當時叫“蘇州稻香村茶食店”。1895年,北京稻香村在北京前門外觀音寺開業,開始為老北京人所熟知。蘇稻和北稻一個分布于南方市場,一個扎根在北方市場,在長期并存使用及發展過程中,各自在商標、商號及產品上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逐漸形成各自的消費群體和市場劃分。

相當多的老字號存在相似的問題。一些老字號在復雜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開枝散葉”,因各種原因最終產生了權利共存的局面。如杜康,在歷史變遷中,白水杜康、洛陽杜康、伊川杜康三家酒廠通過各自的努力共同為杜康商譽的發展和延續發揮了積極作用。經營者之間初期尚能井水不犯河水,然而隨著對更大市場份額的爭奪,矛盾也就出現了。

“這類案件處理難度相對較大,既要考慮歷史原因,還要考慮現實情況;既要尊重合法在先權利,還要尊重誠實信用原則等等。”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周麗婷說,法院在裁決中更多考量的是如何在經營者共存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作出區分,以避免消費者混淆。對于已經分開的,則要阻止其再“相互靠近”。

司法裁判倡導有序競爭,實現競爭者之間的包容性發展。“法院裁決已經做出區分的老字號品牌,倘若能夠和平共處,各自在自己的經營領域發展,不跨越對方的底線,方不辜負司法裁決的初衷。”周麗婷說。

保護北京人記憶中的味道

“二兩包子、一碗炒肝”,位于西四路口把角兒處的西四包子鋪曾是很多老北京人兒時的記憶。2021年6月8日,位于西四南大街23號的西四包子鋪原址重張,當天便吸引了不少周邊市民前來尋找記憶中的味道。“看到西四包子鋪的牌匾又掛起來了,我打心眼兒里高興。”市民黃大爺說。

此時,距離華天二友居拿到西四包子鋪老字號權屬的終審勝訴判決僅僅過去三個月。關于這一老字號的權屬問題也帶有歷史屬性,是典型的因公私合營、體制改革等復雜歷史原因導致經營中斷造成的。

二友居便飯鋪是西四包子鋪的前身。一份1952年的北京市工商局檔案記載:“王盧氏,年齡六十三,由三十二歲經營二友居便飯鋪至現在,經營地為西四南大街18號。”上世紀六十年代,二友居便飯鋪更名為西四包子鋪,地址也變更為西城區西四南大街1號。此后西四包子鋪歷經改制、停業,債權債務歸了華天集團,品牌最終歸屬于華天二友居。

因西四包子鋪將近20年未實體經營,2019年前后,北京市場上忽然冒出來不少仿冒者。其中一家西四包子鋪位于西城區西四北大街,“記憶里的北京味”甚至寫上了招牌。更有企業為了搶注,將西四包子鋪品牌注冊在了技術類、通訊類的分類中。

華天二友居將西四北大街的西四包子鋪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后,法院通過歷史追溯和證據審查,最終認定華天二友居有權承繼西四包子鋪老字號,相關公司未經允許使用西四包子鋪構成不正當競爭。

該案主審法官范米多表示,盡管西四包子鋪多年未經營,但品牌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仍在,被告作為同地區同業經營者,在重新啟用西四包子鋪店名時應盡到合理的避讓義務。“被告的行為顯然是為了承襲西四包子鋪老字號的商譽,誤導公眾將其與老字號相混淆,這種擾亂市場的行為必須得到制止。”范米多說。

擦亮老字號的“金名片”

發揮司法保護的引導作用,讓嚴重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近年來,隨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的強化,部分老字號維權積極性提高,案件量激增。自2014年北京知產法院建院至2021年底,該院已審結涉老字號案件468件。惡意搶注老字號品牌、攀附模仿使用老字號標識的行為,更是北京法院重拳打擊的對象。

創立于清末時期的百年老字號內聯升,曾遭遇某企業在類似商品上注冊福聯升商標,并攀附內聯升商譽,宣傳其具有百年歷史。經過多年訴訟,福聯升商標終被宣告無效;近幾年,北京市場上也曾出現仿冒一得閣、全聚德等品牌的假冒產品,老字號權利人起訴后,經法院審理,售假商家被判高額賠償。

作為歷史底蘊豐厚的老城區,西城轄區內到2020年有老字號95家,占全市的49%;中華老字號54家,占全市的51%,平均可追溯歷史年限為150年。2020年,西城區法院協同區商務委開展針對轄區老字號企業的走訪調研,張一元、內聯升、瑞蚨祥、步瀛齋等老字號代表提出了部分現實困境,老字號頻遭商標惡意搶注,維權時間成本高便是其一。

此外,老字號代表還提出,隨著網絡侵權愈發嚴重,異地維權成本升高;由于老字號企業缺乏專業法務團隊,維權亦是步履維艱。西城區法院便將“訴源治理直通車”開到老字號企業的身邊,通過定期培訓、“一對一”司法幫扶,為老字號企業開展定制化精準普法,提示法律風險,提供對策建議。

通過一個個案件審判,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通過延伸審判職能,多措并舉護航企業品牌傳承和創新發展。北京法院用司法保護和司法服務擦亮了一張張老字號的“金名片”。

 

專家點評

創新變革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

老字號品牌是我國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歷經百年留下的極品,其擁有時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東來順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嘗過、同仁堂的藥——貨真價實、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候”,老北京這些歇后語生動體現了老字號的品牌價值和文化意義。通過一個又一個案例可以看出,在司法實踐中,北京法院對老字號的保護力度也在與日俱增。

“老字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在法律層面,我國法律以及國際條約中對于“老字號”都缺乏一個統一明確的概念。根據我國司法實踐總結,“老字號”涉及以商標、字號為基礎,涵蓋知名商品特有名稱、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域名等知識產權權利在內的混合型知識產權。

老字號若想謀求長遠發展壯大,司法保護只是一方面,必須與時俱進、轉型革新。基于歷史的原因,目前我國許多老字號企業仍處于維持生存和起步階段,管理體制落后、生產技術因循守舊。因此,加快推進老字號企業管理模式改革,鼓勵和引導老字號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運營;支持老字號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特別是對劣勢老字號企業實施戰略重組,逐漸卸下歷史包袱;鼓勵有競爭優勢的老字號企業通過資本運作收購、控股、兼并其他老字號企業,組建老字號企業集團,提升整體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此外,政府部門以及相關機構也要為老字號企業創新轉型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幫助老字號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逐漸實現從傳統手工到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的產業升級。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 馬一德)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稻香村   老字號品牌   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