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地處樂山、宜賓、涼山三市州結合部,幅員面積2293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13個村(社區),總人口22.19萬人,其中彝族人口占50.7%。
馬邊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域內由于自然條件、民族宗教等復雜因素多重交織,“養老難”問題較為突出。
近年來,樂山市納入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試點改革,馬邊縣也成功申報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試點建設項目。在入選試點后,馬邊縣將破解地區“養老難”工作列為此次試點重要任務,以建體系、兜底線、解困境為目標,制定符合地區的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不斷破解地區“養老難”問題。
為指導和推動試點工作開展,馬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工作,以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發展導向為出發點,認真貫徹落實樂山市委《關于推進養老服務全覆蓋多元化發展的意見》,制定養老保障實施方案,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養老需求,馬邊縣農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持續增強。
△敬老院專業護理人員護理失能老人
設立縣級失能人員養護中心
實施護理床位改造,強化護理人員配備,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對全縣失能人員實施全覆蓋集中統一照護。縣級失能人員養護中心是依托縣中心敬老院和縣救助福利中心共計200張床位設立,通過實施適老化改造,強化護理人員配備和專業技能培訓,配備標準化起居、健身、文化等設施,收住全縣所有全失能特困人員及民建鎮、勞動鎮、建設鎮等周邊鄉鎮范圍內的“五類人員”,對全縣失能人員實施全覆蓋集中統一照護。全縣所有失能人員有意愿入住的均收住到縣中心敬老院。
做強鄉級區域性養老中心
對區位優勢明顯、環境設施較好的鄉鎮敬老院實施適老化改造提升,將其升級為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提升服務功能、增強承載能力、擴大輻射面積,向周邊鄉鎮提供日間托養、短期寄養、特護病床等服務,實現單純特困供養服務向綜合養老服務的轉型。
2019年10月,馬邊縣依托榮丁中心敬老院,通過實施適老化改造提升工程,將其轉型升級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提升服務功能,向城鄉特困人員、城鄉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殘疾和獨居、居家養老老人、高齡老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困難老人提供日間托養、短期寄養、特護病床等服務。同時,以公益、微利為原則,對入住人員分類低價收費,推行優惠政策,實現特困供養服務向綜合性服務轉型,推動榮丁鎮區域養老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為保障其幸福生活,實現“微負擔”“零負擔”養老,將榮丁鎮解放街社區低保戶劉貴生送往榮丁中心敬老院托養,劉貴生將每月領取的低保金留一部分零用錢后,剩余繳納給敬老院,敬老院對其提供、生病住院、日常照料等服務。
△自愿服務隊到敬老院開展活動,為老人量血壓
建設村級養老服務分中心
馬邊縣利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閑置的辦公用房和國有資源,建設了一批覆蓋周邊村組的養老服務分中心,發揮村老年協會、老年志愿服務隊作用,積極探索開展以“時間銀行”“互助式養老”為特色的日間照料服務。榮丁鎮新橋村養老分中心是利用閑置的原村委會辦公室升級改造建成,設置“三室一廳”,即保健理發室、助餐飲水室、閱覽室、休閑娛樂廳等服務平臺,服務中心負責人由村主任擔任,日常管理由熱心老年事業且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村紀檢組長負責,做到有人理事。分中心建成后,政府積極吸引鄉賢贊助,村里還補貼一部分運營經費,做到有錢辦事,確保中心正常運轉。
在新橋村養老分中心,每天都會聚集20多位老人,很是熱鬧。娛樂活動以本地化為主。老人們打“貳柒拾”、下象棋等,開展“升級”比賽、醫療巡診、趣味游戲、文藝演出、集體過生等主題活動,還可享受到理發、修腳按摩等專業社工服務。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吸引老人走出家門、走進養老分中心。同時,引入“時間銀行”積分兌換制度,動員老人參與養老分中心的日常管理,所得積分可以兌換小禮品等。新修繕的養老分中心已成為老人的“快樂大本營”,參加活動的老人越來越多。
△重陽節開展文藝演出
布局基層養老服務站點
堅持“陣地跟著老人走”,在村民小組中老年人聚集區域設立集休閑娛樂、助餐助潔、保健理發、康復理療和生活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養老服務站點,切實滿足了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榮丁鎮新華村1組服務點是依托熱心老年事業的茶館老板尹留英原有的老茶館建立,設置飲水角、就餐桌,增添棋牌娛樂設施、桌椅板凳、飲水設施,制定服務標準、制度等上墻公示,為老人提供飲水、就餐、棋牌娛樂和收集群眾需求、宣講黨的政策等服務陣地。服務點建成后,每天都會聚集40多位老人在這打牌娛樂、免費喝茶聊天看電視和低價吃飯等,每天人員流動量達到100余人次。
老茶館添置設施后,已成為老年人的“棋牌俱樂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到服務站點活動娛樂。利用老人喜歡的老式理發店,將新華村1組理發師林長友發展成為志愿服務隊員,開展為老服務。站點建成以來,已為困難老年人提供免費理發服務100余人次。
△老人在活動室開展活動
兜底保障精準關愛 人才培育添新動能
兜底保障,脫貧奔康。馬邊縣針對“老人失能、全家致貧”的突出現象,創新實施“集中供養+居家救助”,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導致失能半失能的困難老人實施兜底幫扶。“集中供養”即整合現有社會福利設施和國有資產等,實施統一照護;“居家救助”即通過整合動員鄰里、親屬、基層社會組織等力量奉獻愛心,上門提供照料服務。
馬邊縣整合各類社會救助資金和財政資金,保障受助人基本生活,給予服務承接人護理補貼,并同步建立有序退出機制。通過不斷實踐,走出了一條“幫扶失能、釋放有能”的脫貧新路。目前,馬邊縣已建成4個集中供養點,照護724人次,居家救助630人,解放勞動力324人次。入選試點以來,更加堅定不移推進此項工作,完善精準識別、監督管理等工作機制,提升機構和家庭照料服務水平,有效解決了農村養老的“難中之難”。
精準關愛,以情助養。馬邊縣織密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網。制定《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信息及服務需求清單》,建立基本信息檔案,開展“精準化”需求評估。組建關愛留守老人志愿者隊伍,加大對志愿者招募和培訓力度,動員廣大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開展農村留守老人志愿服務,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生產幫助、精神慰藉、醫療保健、法律援助、安全服務、文化娛樂等關愛服務;發揮基層自治組織作用,發展農村幸福院等互助式養老服務設施。在村社區探索“互助養老”,發揮老年協會等基層老年人自治組織的積極作用,建立互助養老服務隊。選取具備承接主體資格的老年協會運營管理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以項目方式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用專業社工知識開展關愛服務。
人才培育,增添動能。馬邊縣有些地區地理偏遠,養老服務人才知識體系更新較慢。按照樂山市《農村養老服務機構人才培養機制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養老院管護人員跟班輪訓,學習老年人飲食照料、安全管理、老年常見疾病及護理等課程。通過體系化培訓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養老服務人才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滿足當地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需求。(邱燕 圖片/馬邊彝族自治縣民政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