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2022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推選宣傳活動已正式啟動,余杭區的“四好農村路”漕雅線也在申報的名單之中。作為余杭區“四好農村路”的代表,漕雅線也是余杭區建設共同富裕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8年,余杭區認真貫徹“修一條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立足共同富裕理念,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新一輪“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四好農村路”,全面打響交通助推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的攻堅戰,建設成績斐然。
2021年,余杭區啟動新一輪“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2021-2023)行動計劃,三年共計劃完成約300公里“四好農村路”建設,總投資約9.45億元。如今一條條美麗公路蜿蜒交錯,宛如“紐帶”在余杭山水田園間蜿蜒,改善一帶環境,帶動一片產業,助力全面小康。
要想富,先修路
建設余杭共同富裕的起點
從古至今,路都是文化與經濟交流的重要一環,要想富,先修路。“四好農村路”的建設首先著力于鄉道、村道建設,在高品質建設的同時,余杭交通部門積極做好“管、護、運營”等工作,建立“政府主體、交通主管、市場化參與”的養護體制,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鋪就鄉村致富路、幸福路,將“四好農村路”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惠一方百姓。“以前的道路路面狹窄,而且一到下雨天就變得坑坑洼洼,現在道路條件好了,村莊也更美了,現在很多跟我一樣在外打拼的村民都回到村里新建、翻修房子。大家都說,村里住起來比大城市舒服多了。”一位重新回到鸕鳥的村民說。
人盡其才,路盡其用
“農村公路+”提供先行保障
除了安全舒適的通行環境和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四好農村路”也讓旅游、康養、休閑等特色農村產業在鄉村扎下根、落住腳、發展好,為余杭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注入了更多動能。漕雅線是余杭西部的一個縮影,沿著公路一路行駛,修葺一新的道路蜿蜒曲折,兩側茶園圍繞,目之所及盡是青山綠水,近年來沿線的民宿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這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小山村,風景秀美,空氣清新,周邊很多游客聞名而來,許多村民把自家的房子打造成了民宿,開起了農家樂。”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農村公路提質升級,為邁向共同富裕開了個好頭。“路修好以后,游客明顯多了起來。我們是2016年開始做民宿的,剛開始游客并不多,路修好以后情況大大改善,這幾年我們的生意翻倍都不止。”通過“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將交通與農文旅相融合,公路沿線山水資源、景區資源、美麗鄉村等串聯成線,不少鎮街闖出“農村公路+”鄉村旅游、歷史人文、產業經濟等發展的新路子,并越走越寬,為鄉村振興賦能增色,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交通先行保障。
修的是路,改變的是面貌
經濟融合發展,走上致富路、幸福路
在打造漕雅線等精品線路的同時,余杭區鋪就鄉村致富路、幸福路,大力發展沿線經濟產業融合。作為西部最美農村公路代表的漕雅線,青山綠水、溪河人家、竹茶田園,沿線村鎮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茶業種植、竹文化,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茶產業、竹產業、文創產業及周邊產業,串聯起4個景區,建了32個農家樂,打造了34個特色民宿,創辦了8個文創基地,徑山茶、竹器等特色產品遠銷海內外,真正實現了百姓因路而富、產業因路而興。
“這在4、5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只求吃飽喝足,年輕人還都在外面大城市打工發展,而現在我們徑山的茶葉、竹器那賣得是相當火爆,我們這兒的經濟真正起來了。”一條條高品質農村公路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路、生態路和幸福路,修的是路,改變的是農村面貌。
人悅其行,物暢其流
讓共同富裕的路走深走遠
近年來,余杭農村生態產業、電商經濟、網紅經濟等新業態迅猛發展,通過積極“運營”,余杭交通部門還讓煥然一新的農村公路暢通農村物流、服務群眾出行,帶動了一批本土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快速發展,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產業升級,實現“四好農村路”作用的“最大化”。
如今,每天都有快遞小哥將快遞送到全區20個鎮街的180個農村物流服務點,方便村民們上下班順路取走,快遞業務量日均近萬件。“通過農村物流服務點的建設,基本解決了快件進村‘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的投遞問題,但我們不滿足于此,而是不斷拓展農村物流服務點的‘外延’。”通過“四好農村路”物流服務點的設置,在余杭,每年平均有效縮短重復運輸里程約36萬公里,節約快遞運營企業運輸成本近180萬元。
余杭“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串聯起道路周邊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帶動了沿線特色民宿,推動農村公路由“通上車”向“富一方”轉變、由“交通線”向“風景線”轉變。
在今后工作中,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將繼續前進,力爭生態風貌更加協調、文化展現更有品位、實用功能更加充分、后續管理更加重視、部門配合更加有力,在余杭共同富裕的建設道路上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再接再厲。(杭州市余杭區交通運輸局 王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