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華為下一代數據中心: 架構未來數字世界

□記者 吳蔚 北京報道

數字化和低碳化已經成為全球發展的兩大確定性趨勢。作為智能世界和數字經濟的堅實底座,數據中心在全球碳中和大潮中如何演進?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下一代數據中心?

中國科技領軍企業華為攜手全球數據中心行業技術專家,就下一代數據中心定義達成重要共識,這不僅將為數據中心產業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將為未來數字時代筑牢基礎架構。

定義下一代數據中心

5月26日,東莞松山湖,一場思想與技術盛宴在此展開——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面向全球發布下一代數據中心理念及全新供電解決方案電力模塊3.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EO楊友桂在主旨演講中表示,自今年華為松湖論道研討會以來,華為多次與全球行業領袖、技術專家就未來數據中心的演進路徑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達成重要共識,總結提煉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四大特征:低碳共生、融合極簡、自動駕駛、安全可靠。

楊友桂介紹,“低碳共生”包含“全綠色、全高效、全回收”,體現了數據中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旨在通過促進數據中心資源源頭綠色化、利用高效化以及全生命周期可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未來數據中心將從唯PUE(電源使用效率)論走向多維評價體系。

“融合極簡”涵蓋“架構極簡、供電極簡、溫控極簡”,闡釋了數據中心自身形態的演進形式。通過架構極簡,孕育建筑與機房新形態,1000柜的數據中心建設周期從18個月以上減少至6到9個月,縮短50%;通過供電極簡,部件重定義,鏈路重塑,交付時間從2個月縮短至2周;通過溫控極簡,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從多次熱交換變成一次熱交換,縮短制冷鏈路,提升制冷效率。

“自動駕駛”則以“運維自動、能效自優、運營自治”重構數據中心運營和運維的管理模式。通過運維自動,5分鐘完成2000機柜巡檢;通過能效自優,1分鐘內從140萬個算法組合中推斷出最佳冷卻策略,實現從制冷到“智”冷;通過運營自治,最大化挖掘資源價值。

“安全可靠”是以“主動安全、架構安全”保障數據中心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通過AI預測性維護,實現主動安全,從“治病”到“治未病”;通過系統自動化故障響應,實現“1分鐘發現,3分鐘分析,5分鐘業務恢復”,故障快速閉環;通過架構安全,從器件到DC,全方位構筑安全防線,使系統可用性達到99.999%。

供電系統是數據中心的“心臟”。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TO費珍福在發布全新一代電力模塊3.0解決方案時表示,通過核心技術創新、部件融合及優化布局,華為電力模塊3.0相比傳統電力模塊更為省地、省電、省時、省心,占地面積節省40%,供電鏈路電能損耗降低60%,交付周期從2個月縮短至2周,SLA故障率降低38%。

創新技術開啟未來

透視下一代數據中心理念,不難發現,華為的技術積淀和創新能力將貫穿在數據中心的全生命周期。

從科學選址到建設模式,下一代數據中心一開始就站在了高起點上:從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現場施工”轉變成“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工廠預制”,改變建筑形態、改變機房形態,集成機柜、溫控、供電、監控、消防等子系統,使交付周期縮短,運維難度降低,能效水平提升,同時大量采用綠色可回收材料、熱回收技術,使數據中心建設更環保。特別是供電系統方面,在不改變供電鏈路的情況下,對大型數據中心供電系統的部件進行技術創新和融合,優化系統空間布局,并利用拓撲池化、器件優化等技術,提升UPS模塊功率密度,從而有效減少占地面積。

在數據中心運營階段,基于AI(人工智能)的iCooling數據中心能效優化解決方案,可在給定的氣候、業務等條件下,通過深度神經網絡訓練得出PUE預測模型,并下發執行及反饋效果,實現數據中心能效最優。以華為廊坊云數據中心三期為例,在部署華為iCooling@AI能效優化解決方案后,年平均PUE從1.42降至1.25,年省電費約2000萬元。

“下一代數據中心低碳共生、融合極簡、自動駕駛三大特征,無一不是建立在數據中心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楊友桂強調,然而當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安全可靠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數據顯示,供電系統和制冷系統依然是造成數據中心運行中斷的主要原因,占比高達57%。而基礎設施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則損失巨大,例如2021年歐洲一家云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發生火災,數百萬個網站受影響,部分數據永久性丟失。

生產管理學著名理論海恩法則指出: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而傳統的數據中心維護通常都是依賴人工的被動響應,難以有效提前預防故障的發生。華為創新性地提出了主動安全和架構安全,主動安全即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實現部件到系統的預測性維護,故障的響應機制也從工單驅動的人工響應,轉變為系統自動化故障響應;而架構安全則是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到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領域,與電力電子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在部件、設備、系統等各層面保障安全,以有效增強基礎設施韌性,全方位構筑安全防線。

未來已來,更綠色、更智能、更安全的下一代數據中心已現雛形。據華為方面介紹,作為華為云全國五大節點之一,東莞華為云是華為云的華南樞紐,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需求。東莞華為云數據中心是華為全球首個5層堆疊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部署了全球首個Atlas900 AI集群。園區占地109畝,8000機架,可容納30萬臺服務器,采用預制化極簡交付,短短6個月上線1000余柜,裝配率大于95%,回收率大于80%,作為國家AAA級裝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降低8000噸,是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新標桿。

筑基數字新時代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 物聯網、5G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變革,在加速創新的數字技術驅動下,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GDP增長的主引擎。據中國信通院統計,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達43.7%,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數字化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數字疆域不斷擴大,并向縱深發展。在遭遇新冠疫情重創的全球經濟復蘇中,數字經濟迸發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磅礴力量。

華為在《智能世界2030》報告中預計,到2030年通用算力將增長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將增長500倍。龐大的算力需求為數據中心發展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全球數據中心產業正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據2022年3月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預測,未來三年內,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將突破1000個大關,并在此后繼續快速增長。國金證券的測算也表明,全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規模到2025年有望達到3105億美元,到2030年達到4036億美元。

智能、可持續發展的下一代數據中心時代正在到來,技術創新將是引領數據中心發展和變革的關鍵力量。“當其他人在預測未來的時候,我們創造未來。”楊友桂的總結陳詞鏗鏘有力。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華為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