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伊始,為改變落后的衛生局面,政務院成立衛生部,領導全國的衛生事業,確立了衛生工作的四大方針: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國家有關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定下來后,如何貫徹落實到位,衛生宣教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民眾健康水平的提高,對廣大民眾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府主導,力量多元
設立專業衛生宣傳機構,配備工作人員,為衛生宣教工作開展提供基礎保障。20世紀50年代初,衛生部首先組建了衛生宣傳處,管理全國衛生宣傳教育工作。其后,在省、市、自治區先后普遍設立衛生宣傳教育所、館;縣以上的衛生防疫站設立衛生宣傳科(室);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地方病、職業病等防治機構也設有專人或由防保科(室)兼管衛生宣傳教育工作。1952年愛國衛生運動興起后,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下設宣傳組,負責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宣傳工作。這些衛生工作人員是開展衛生宣教的主力軍,在普及衛生知識,發動群眾講究衛生、預防疾病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大力吸收社會力量,與衛生宣教專業人員協同合作,多元互助,成為推動衛生宣教工作不斷進展的重要支撐。開展衛生宣教工作,除了衛生系統內的宣傳機構外,文化、教育、科學、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都發揮各自的職能,運用不同的方式,將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以及一般的醫藥衛生知識傳播到民眾中。此外,工交、農林、商業、服務行業等部門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群眾團體,也都積極支持衛生宣教工作,配合開展各種宣傳活動。
領導帶頭參與衛生宣傳,起到典型示范的效果。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衛生廳(局)的領導干部為宣傳衛生工作方針和政策措施,有的親自向群眾講演、作報告,有的還參加現場宣傳活動。如北京市副市長王昆侖、北京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顧德、北京市公共衛生局局長嚴鏡清等人,都曾親赴街頭進行講演。領導干部的帶頭宣傳,有效推動了全民參與衛生活動的熱潮。
宣教形式多種多樣
利用報紙、雜志及書籍、圖畫小冊子等紙質媒體宣傳衛生方針、政策、相關新聞報道以及衛生常識等內容。《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健康報》等報刊都曾大量刊發有關衛生工作的報道文章,在傳達政策法令、介紹先進工作經驗和宣傳衛生科學常識上起到積極作用。此外,在1959年的小學語文和自然課本中,也有向廣大學生灌輸衛生防疫知識、啟發學生培養衛生習慣方面的內容。衛生宣傳畫以其色彩亮麗、通俗易懂等特點,很受群眾歡迎,在衛生宣傳中發揮了廣泛傳播的作用。據統計,在新中國最初的5年間,僅北京一地就印出了1100多萬份衛生宣傳畫。這些宣傳畫涉及種痘、滅虱滅蠅、預防注射、食品衛生等多個主題,既講知識,又教辦法,為推動傳染病防治工作進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幻燈以及文藝演出等形式,把衛生知識藝術化地傳播于民眾中。例如,196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門設立了《講衛生》節目,其內容涉及各種衛生知識、疾病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祖國醫學新成就等。該節目講解親切,聽眾很多,各地方廣播電臺都按時安排轉播。電視、電影、幻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配以文字說明,在進行衛生宣教時形象生動,深受群眾歡迎。1959年前后,北京市衛生教育所拍攝了《不要隨地吐痰》等30余部影片,加上中央衛生教育所拍攝的《預防感冒》《預防麻疹》《預防白喉》等影片,共80余部,對提高民眾認識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壁報、展覽、傳單標語等形式開展衛生宣傳,也是最為普遍和深入的宣教方法之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大力開展衛生建設,無論在城市或農村,隨時隨地都可見到有關衛生宣傳的壁報、標語,非常醒目直觀地將衛生政策及有關知識傳達給民眾。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的衛生文化知識展覽,綜合了圖畫照片、文字說明講解等多種宣傳手段,既有綜合性的展示,也有衛生專題展覽,這在各地也備受群眾喜歡。例如,1952年1月,北京市在中山公園舉辦全國第一次愛國衛生運動展覽,有圖片、實物、標本,捕鼠、滅蚊、滅蠅方法的文字說明,還有數十臺顯微鏡。
通過演講、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開展面對面的直接宣講,既傳遞了衛生知識,也密切了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例如,南京市在愛國衛生運動中,組織廣大的家庭婦女和社會青年結成讀報組,通過與居民座談、開展讀報活動等形式,在群眾中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衛生宣教。此外,還有些衛生人員、宣傳人員在田間地頭、街巷等地邊檢查工作,邊開展口頭宣傳,于細微之處將衛生知識深入傳播開來。
衛生宣教效果多重
衛生文化宣教活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場講究衛生、消滅疾病的熱潮,直接推動了衛生運動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全國衛生狀況的巨大改觀,也提高了民眾的健康水平。據1958年的不完全統計,全國清除垃圾295億噸,疏通溝渠長達165萬公里,新建和改建廁所8500余萬個。隨著除四害、講衛生和積極防治傳染病工作的推進,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國各地民眾的平均期望壽命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北京,人口平均期望壽命1950年為52.84歲,到1964年增至70.59歲。
衛生宣教活動的開展,帶動了民眾衛生觀念的轉變,開始破除舊有的迷信思想,相信衛生科學,開始改變原有的不講衛生的習慣,逐步養成講求衛生的習俗,使民眾的生活狀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演變,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在開展除四害、講衛生運動中,北京市進行過一次調查,訪問了3萬多個老幼居民,95%都知道四害的名字和為什么要除四害。由此可見衛生宣教對改變民眾觀念的重要影響。
衛生宣教活動的開展,從一個側面豐富了文化創作的內容,推動產生諸多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衛生文化藝術作品,推動了國家文化建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1953年,全國共出版衛生宣傳通俗小冊子及畫刊約計4000萬冊;掛圖和招貼畫約計4500萬份;幻燈片約計23000多套;舉辦展覽會13700多次;放映幻燈43400多冊,組織講演會754000多次,用黑板報宣傳143000多次。
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的衛生宣教工作,使城鄉各個角落的社會民眾廣泛地受到教育,提高了思想認識,積極熱烈地參加到衛生運動中來,直接推動了衛生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