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策略。自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東坡底鄉聚焦干部隊伍建設,強化素質能力提升,全面建立黨員包聯網格化管理,將強化黨建工作貫穿產業發展的始終,把黨組織的力量延伸到鄉村的一線田間,以基層工作實踐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強化黨建,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東坡底鄉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吊袋木耳”致富路。
在東坡底鄉東坡底村,一排排吊袋木耳大棚整齊劃一,大棚里,鄉鎮干部正與工作人員一同給菌棒上架。
據了解,目前,東坡底鄉共有燕家莊、大塔村、東坡底村三個吊袋木耳標準化示范種植基地,僅東坡底村就有20個種植大棚,占地20余畝,一棚一年可產出1200余斤吊袋木耳,可獲得36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在過去,由于種種原因,該村的大棚一直處于閑置狀態,如何盤活“吊袋木耳”大棚,成為了東坡底村干部群眾的心頭大事。
今年以來,東坡底鄉黨委政府積極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為契機,借助“清化收”專項工作的大環境,認真落實屬地責任,下大力氣引進技術人才和資金,盤活20個閑置大棚,每棚1000元向外承包,每年增加合作社收入2萬元,白木耳大棚產業運營過程中10余萬元的日常用工開支可輻射帶動周邊群眾人均務工增收1500余元,小木耳大產業在原有基礎上迎來可喜的發展。
隨著吊袋木耳大棚產業的盤活與發展,使得該村集體經濟有了質的增長,也讓村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不少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也更加堅定了“齊心跟黨走”的信念。
交城縣東坡底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張堯文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夯實基層組織堡壘,深挖本地特色,高位謀劃全鄉產業發展,繼續做好“大棚經濟”文章,把“吊袋木耳”產業這塊蛋糕做大,真正讓大棚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陽光大道,賦能全鄉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全面發展。(交城融媒 范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