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黨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發展性”和“可持續”的抓手。從明確要求“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強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在云南洱海邊殷切叮囑當地干部“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到要求讓山西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從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到明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交出了可圈可點的綠色答卷,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經濟好”到“全面好”的保障。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擯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快轉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讓綠色消費成為社會風尚,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踐充分證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堅實基礎。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回應“盼溫飽”向“盼環保”的轉變。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民眾對生態環境的需求,已然上升為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轉變。面對人民群眾對優美的生態環境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匯聚全社會的力量共建美麗家園,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保持攻堅力度和勢頭,治理污染企業,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解決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取得扎實成效,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作者: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