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敢擔當,是作風;能成事,在能力。山西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呂梁市興縣緊緊圍繞解決“基層黨組織作用弱化、治理體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適應、治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全口徑對標省市工作任務和考核指標,制定了15個方面40項重點任務,提出了7個方面85條落實舉措,細化了鄉鎮、村(社區)不同層級、領域考核指標,并采取“政策解讀+現場解惑”等方式,精準式培訓縣鄉村三級干部,著力推動各級各部門形成整體合力,穩步有序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選”“用”結合,加強隊伍建設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用當適任、用當其時。”興縣縣委組織部派出5個工作組開展了鄉鎮領導班子分析研判。印發了關于借調管理、輪崗交流的管理辦法,清理了縣直單位借調鄉鎮的干部,交流了在關鍵崗位任職滿10年的干部。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組建完成并已開展工作。公開招聘100名大學生到村(社區)工作筆試、體能測試和資格復審等環節已結束,即將開始面試。承擔的試點任務—探索鄉鎮黨委主導發展黨員工作,已經制定實施辦法并開始實施,上半年試行以來,已納入青年人才庫管理的有215人,其中2022年重點考察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43人,按照計劃,預計上半年農村發展58名,35歲以下、高中以上學歷黨員38名,占比65%。
“強”“全”聯動,夯實基層基礎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興縣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攻堅戰中檢驗和提升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的十二項措施。設置一級網格683個,二級網格2407個,三級網格1665個,在學校、機關、醫院、商圈等重點區域設立17個專屬網格員。建立了縣、鄉(鎮)、村(社區)、網格、黨員到群眾的“五級微信矩陣”,對不使用智能手機的670余戶城鄉居民落實到60余名黨員具體包聯;將“五級微信矩陣”嵌入“十戶聯網”管理模式,使網格管理的執行力大大增強。成立27個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建立了15個臨時黨支部,劃撥首批疫情防控專項黨費25萬余元,選派1700余名志愿者到疫情防控一線開展服務,為500余名居家隔離群眾提供代買代購等生活保障服務。組織開展基層陣地大普查,制定了擴面提質攻堅行動計劃,今年將投入500余萬元,重點打造2個社區。今明兩年將投入1700萬元,對51個村級陣地提檔升級,個別不達標的將選址重建。結合舊城提質、新區拓展規劃,建設黨建主題公園、主題一條街,開辟“晉綏首府·紅色興縣”宣傳教育新陣地。
“清化收”專項工作開展以來,縣級組建了5個工作組,各鄉鎮組建了75個工作組和244個工作專班,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推進,截至目前,全縣已查找出各類合同1.8萬余份,清理規范1.4萬余份,收回村集體土地12萬余畝,村集體收入由100余萬元增加到2000余萬元,村均增收約8萬元。
“督”“考”并舉,健全工作機制
興縣印發了《基層組織規范化指導手冊》,把支部、村(居)委工作規范、實操程序、會議模板等內容詳細分解、化為流程,推動“四議兩公開”制度落到實處。配齊村級紀檢監察力量,除25個村因支部委員100%交叉任職外,其他228個村(社區)都實現了“三員合一”。建立了“工齡成就賦星、六大體系加星、三項措施降星、薪酬待遇依星”四位一體村干部考核體系,探索建立發展集體經濟成效與村干部報酬掛鉤激勵長效機制。將移風易俗作為基層黨建工作重要考核內容,指導村(社區)黨組織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同時結合森林防火等工作,在清明節期間,全縣15個鄉鎮圍繞“文明祭祀、移風易俗”舉辦清明捏面人活動10次,“移風易俗我承諾”簽名15次,發放祭祀菊花10萬余支。
“保”“優”互促,做好激勵保障
興縣加大財政資金向基層投入力度,足額配套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辦公經費和培訓經費以及其他涉及專項行動重點工作任務的專項資金。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行動,對2021年已實施的扶持項目進行了審計;設立2000萬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獎勵資金,拿出1000萬元用于支持村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探索建立發展集體經濟實績與村干部報酬掛鉤激勵辦法。強化網格員待遇保障,對網格員、網格助理員將進行補貼,結合日常工作表現,在各類評先評優評模中優先考慮網格聯絡員。
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縣縣委書記喬云表示,下一步,興縣將堅持“三提三轉”工作法,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考核激勵、加強督導檢查,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引領基層各類組織切實把開展專項行動與當前重點工作相結合,用專項行動的實際成效促進基層基礎穩步提升,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共興縣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