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的成功堪稱奇跡,指導這個經濟奇跡產生的經濟學理論,不是西方經濟學,而是植根于中國大地、講中國故事、研究中國經濟規律的中國經濟學。中國經濟學是以中國經濟為對象,研究中國經濟運行和發展規律的經濟科學。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中國經濟學研究和發展的“富礦”。其成果寫在中國的大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代表,中國經濟學在發展階段、經濟制度、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理論進展?,F在可以自信地說,中國有自己的經濟學,即中國經濟學。中國經濟學不僅提供基本的經濟學理論,還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已成為中國的主流經濟學。
中國經濟學的范圍有多寬?馬克思在當時創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6冊計劃,包括:資本、地產、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顿Y本論》只是馬克思6冊計劃的第1冊,也就是后來的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內容。根據馬克思6冊計劃的提示及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需要,國家近期確定的中國經濟學教材,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微觀經濟學、中國宏觀經濟學、中國發展經濟學、中國金融學、中國財政學、中國開放型經濟學、中國區域經濟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等。這些就成為中國經濟學的學科分支。
中國經濟學的任務是揭示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規律及其實現形式。揭示的經濟規律就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認識經濟規律的目的就是尊重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分析的目標是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經濟發展。與此相應,中國經濟學對當代中國經濟的分析有四個維度:一是經濟制度分析。目標是解決社會經濟制度是否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發展。不僅涉及對基本經濟制度的選擇,而且要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前提下尋求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二是經濟效率和效益分析。不僅涉及資源配置效率,還涉及投入和產出效益的比較。三是發展動力分析。發展動力研究與每個時期的經濟利益關系相關。中國經濟學所要尋求的建設這個社會的動力,涉及制度的動力、需求側的動力和供給側的動力。四是經濟安全。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需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不僅涉及宏觀均衡,還要防止國際風險,建立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調控機制。這幾個維度都會涉及微觀、宏觀、發展、財政、金融、開放等各個方面的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等中國原創性經濟學理論的源泉,為中國經濟學的各個學科提供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承擔起中國經濟學各個學科的基礎作用,需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守正創新。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堅持和發展。
第一,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經濟學是有階級性的。馬克思創立的政治經濟學,公開主張和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服務?!豆伯a黨宣言》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明確以人民為中心,與所謂的“普世價值”最大不同在于服從于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不被某個利益集團綁架,必須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謀求包括各個利益群體在內的全體人民的福祉。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發展生產力、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的政治經濟學,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政治經濟學,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政治經濟學。
第二,明確的研究對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象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偏重生產關系還是生產力,取決于所處階段的研究任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的分析,任務是揭示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替代的客觀規律,研究對象偏重生產關系,也就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的阻礙作用。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時,生產力水平沒有達到并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明確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不只是生產關系的改革和調整的實踐,還是發展生產力的實踐。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把對生產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是研究在一定生產關系下的發展生產力的經濟學。對生產力,研究什么?鄧小平說:不能只講發展生產力,一個是解放生產力,一個是發展生產力,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方面講全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就是要建立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的系統化的經濟學說。解放生產力屬于生產關系層次的改革和完善。涉及基本經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基本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等。發展和保護生產力,涉及的是經濟發展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增進物質財富,后者是增進生態財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突出生產力并不意味著不需要研究生產關系。政治經濟學既研究生產關系又研究生產力,兩者結合在一起分析產生的理論才能準確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需要利用社會主義經濟的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發展。
第三,明確的研究任務。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任務是闡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則是為此創造物質和文化條件。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經濟學的基本任務由批判舊社會轉向建設新社會。需要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規律及相應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發展道路,從而提供建設新社會的理論指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不是完全消滅私有制,恰恰是要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利用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生產力。尤其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后,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就要把著力點轉向針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的發展問題,尤其要針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研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特別是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時代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任務是加強發展中大國的現代化研究,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圍繞我國發展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改革和發展的理論。
第四,放大的指導地位功能。作為政治經濟學,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功能是不可否認的。只有政治經濟學能夠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分清楚。政治經濟學需要分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具體地說分清公有和非公有,特別是明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政治經濟學學科功能使然。但分清公有和非公有的目的是服從于發展生產力和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各自的領域各展所長,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在此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提供思想教育教材,要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需要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功能不僅僅在于此。在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主流經濟學有兩個重要指導地位功能不能忽視而且要進一步加強。一是提供基本的經濟學理論。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它所提供的經濟學理論不但不能被西方經濟學所替代,更要敢于面對現實,對改革發展中的各種經濟現象作出理論的解釋。尤其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和宏觀的運行提供基本的理論和經濟學原理。二是運用政治經濟學的原理,對國家的經濟決策、經濟發展、經濟改革提供理論指導。用政治經濟學理論講好中國的故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提出建設性意見。如果不能提供理論指導,讓其他學科來提供理論指導,政治經濟學就會喪失主流經濟學地位。政治經濟學要發揮主流作用,就要成為一個經世致用的學科。
總的來說,中國經濟學是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經濟學。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本質和規律,不僅闡述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質的規定性,指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還要提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運行的理論,以及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中國經濟學的核心學科并成為中國經濟學各個學科的基礎和指導思想正當其時。
(作者系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