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是每一位黨員的義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學習黨史作為必修課和常修課。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黨史中蘊含著黨和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鮮活故事和精神富礦,成為新時代全體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的滋養之源。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用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形成的良好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滿腔熱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的工作實效。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浩瀚的黨史長河中,蘊含著一個個鮮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雷鋒、身患重病仍堅持工作的焦裕祿、把一生獻給黨的事業的孔繁森、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的李保國……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的為民畫卷。“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戰爭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正是黨和人民魚水情深的生動寫照。歷史告訴我們,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踏上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強調要“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我們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從黨史中汲取一代代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滋養,把初心使命牢牢刻在心中,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奮斗。
質勝于華,行勝于言,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學習黨的歷史,重在力行、貴在力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歸根結底要落實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行動中。群眾滿意是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黨員干部要懷著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于解決群眾難題,是不是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充實完善重點民生項目清單,確保問題準、措施實、效果好,進一步提升為群眾辦實事的質量水平,在持續推動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上下功夫,集中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的實際成效。要著力在破解“硬骨頭”問題上下功夫,對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發展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長期未能解決的民生歷史遺留問題,黨員干部要帶頭領辦,拿出實招硬招,爭取有所突破。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常態化長效化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用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盼,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個環節,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教育引導群眾、凝聚群眾,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人民群眾一道努力奮斗,不斷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業推向前進。
服務群眾既要有真感情,又要有真本領。學習黨史,就是要從黨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建設歷程和黨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增強本領。有沒有提高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福祉的本領,有沒有提高治國理政、破解難題的能力水平,檢驗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就是要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作為必修課,完善常態化學習機制,探索檢驗學習成效的辦法,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篤信篤行學,推動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以理論清醒保持政治堅定,以思想提升引領工作進步。要持續提高斗爭本領,發揚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昂揚精神,以敢為人先、奮勇爭先的闖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沖勁,不屈不撓、誓不罷休的韌勁,積極投身到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要持續提高履職盡責能力,緊跟知識更新、科技創新、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學習經濟、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特別要學習掌握履行崗位職責所必需的各種知識,使自己真正成為謀事的高手、業務的里手、創新的能手、做群眾工作的好手、處理復雜事務的強手。要大力弘揚革命先輩矢志奮斗、永久奮斗的光榮傳統,把初心使命轉化為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不竭動力,努力把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