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百年大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執著和堅定,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大黨大國領袖謀劃復興偉業、擘畫強國藍圖的歷史主動和使命擔當。我們深刻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重要歷史關頭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開好黨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理論基礎,要持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以不斷增強“兩個維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0年來,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這10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3%上升到超過18%,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以“東升西降”為顯著特征的深刻調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10年,我們連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時適度微調預調,注重增強政策效能和精準性,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國家財政實力日益壯大。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2年的11.7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0.3萬億元,年均增長6.9%;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12.6萬億元擴大到24.6萬億元,年均增長8.5%;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得到有效保障。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我國宏觀稅負從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10年間累計新增減稅降費8.8萬億元,今年預計進一步減稅退稅降費約2.64萬億元,有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財政赤字規模適度,赤字率處于合理區間,有效應對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政府部門宏觀杠桿率顯著低于全球和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確保財政自身健康、可持續,為應對風險挑戰奠定了堅實基礎、留出了足夠空間。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歷史罕見的巨大沖擊,采取擴大財政赤字、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一攬子政策舉措,為恢復經濟贏得主動,我國成為當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實踐證明,核心就是力量、就是方向、就是未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非凡的遠見卓識掌舵領航、定綱指向,驚濤駭浪中堅如磐石,風險挑戰中運籌帷幄,是當之無愧的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人民的領袖、時代的領路人。前進道路上,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財政部門要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體現在理想信念、政治生活、立場定力、擔當作為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信賴核心、忠誠核心、維護核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真正做到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指導,以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財政部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財政資源配置、政策供給向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用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積極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通過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提升社會整體消費能力和意愿。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從2012年的4452.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9676.7億元,同時制定落實一系列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支持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不斷提升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加快完善生態保護補償體制機制,持續增加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投入,多措并舉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斷深化對外財經務實合作,加強多雙邊財經對話,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強化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事業保障,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實踐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大量理論和實踐問題亟待回答。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財政部門要進一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起來,把握好這一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髓要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確保財政改革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不斷開創財政改革發展事業新局面。
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在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強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財力保障的同時,財政部門充分認識財稅體制改革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著力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稅制度,財稅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深入推進。持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在加強重大決策部署財力保障、強化財政資源統籌、規范預算支出管理等方面重點突破,逐步建立具有“四梁八柱”作用的現代預算管理制度。穩步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構建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不斷深化稅制改革,優化稅制結構、完善稅收功能,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等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堅持“開前門”和“堵后門”并舉,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妥善處置和化解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穩步緩釋。堅持依法理財,出臺施行預算法和修訂后的預算法實施條例,財政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實踐證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前進道路上,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一仗接著一仗打。財政部門要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接續奮斗,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千年期盼。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臺一項項惠民政策,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取得新進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
財政部門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心懷“國之大者”,不斷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發展中推動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寧可少上幾個大項目,也要優先保障脫貧攻堅資金投入,脫貧攻堅8年間,中央、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近1.6萬億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經費,確保人民群眾不因費用問題而不敢就診,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并對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持續加大衛生健康投入,加強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等方面建設,著力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連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啟動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大力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實踐證明,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F在,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財政部門要堅決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做大“蛋糕”,努力分好“蛋糕”,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以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剎住了一些多年未剎住的歪風邪氣,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頑瘴痼疾,清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產生全方位、深層次影響,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財政部門清醒認識到,新的趕考之路上,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越是成就輝煌、贊揚聲很多的時候,越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當前,腐敗和反腐敗較量還在激烈進行,并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資密集、資源集中的地方,往往是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高風險領域。財政部門掌管著國家的“錢袋子”“賬本子”,容易成為權力尋租的對象。只有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強化權力制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才能有效防止腐敗滋長,真正做到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這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
實踐證明,沒有全面從嚴治黨的革命性鍛造,就不會有今天這樣一個高度團結、堅強有力的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在困難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黨群關系,就不可能在國際風云變幻中贏得歷史主動。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財政部門要始終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不斷強化對財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對可能濫用財政公權力謀取私利的問題時刻警惕、嚴防死守。同時,進一步履行好財會監督職能,嚴格財經紀律,在加大財政資金監管力度、強化各環節制約制衡、嚴防風險背后的腐敗問題等方面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構建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機制,為推進偉大自我革命提供更強大的制度保障。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充滿信心、充滿底氣。財政部門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爭先,迎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闊步前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