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自2008年以來,牽頭組織實施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藥創制和傳染病防控兩個重大專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專項支持獲批上市一類新藥達80個,是專項實施前的16倍……8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醫學教育工作進展成效。
科技創新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強大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醫學科技工作,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為科技工作的“四個面向”之一,既為科技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我國醫學創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縱觀人類發展史,每一場大災大難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從屠呦呦帶領團隊發現并提取青蒿素挽救百萬瘧疾患者,到中國率先投入試驗性藥物和疫苗共同抗擊埃博拉疫情;從“朗格漢斯細胞生物學功能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等4項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公布到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正是有了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歷史上一個又一個醫學難題才陸續被攻克,維護人類健康安全的籬笆才不斷被扎牢。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偉大實踐中,正是充分依托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中的積累,才“一錘定音”確定病原并快速研發出疫苗等抗疫藥物,有力助推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勝利。歷史和經驗表明,科技創新已成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強大動能,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只有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才能實現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科技創新中,人才是最大的生產要素,創新驅動的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重點提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建設生命健康人才高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不斷增強,在重大公共衛生和疑難疾病的預防診治等關鍵技術領域涌現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這將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貫徹落實《規劃》精神,必須大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會和制度環境,要知道,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不僅難以引才、留才,更難以激發出人才成長、創新、創造的內生動力。我們必須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在選拔、培養、管理、使用等機制上下功夫, 積極營造利于成長、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讓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人才儲備貢獻力量。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只要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衛生健康事業的核心位置,堅定不移下好創新這個“先手棋”,齊心協力寫好人才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作者:李金芳)